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8年第20期
编号:11620761
癫痫伴发抑郁与焦虑状况的调查与护理干预
http://www.100md.com 2008年7月22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0期
癫痫伴发抑郁与焦虑状况的调查与护理干预

     【摘要】 目的 探讨癫痫患者伴发抑郁、焦虑的发生情况及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 以65例癫痫患者作研究,经过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并进行临床分析,根据存在的问题实施为期2周的护理干预,然后再评定1次并与干预前比较。结果 35例患者有不同程度抑郁,32例有不同程度焦虑,癫痫伴发抑郁比例为38.5%,伴发焦虑比例为49.2%。经过干预,抑郁发生率降至10.8 %( P 40 岁7 例。病程在0.1~31 年,平均5.2 年。

    1.2 方法 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 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分,SDS或SAS 总分乘1.25 得标准分,用标准分评定,≤49 分为无抑郁/焦虑,50~59 分为轻度抑郁/焦虑,60~69 分为中度抑郁/焦虑, ≥70 分为重度抑郁/焦虑。均于入院后1 周内向患者发放量表,由患者自行填写,对有抑郁/焦虑者进行护理干预并于2周后再次填表。护理干预为期2 周,由一位主管护师负责实施心理护理,运用各种方式,积极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提高其适应能力,调动其战胜疾病的主观能动性。沟通时护士要善于运用技巧,使患者能表达其真实的想法,护理人员要多解释、教育、指导与鼓励,同时根据测评结果及产生抑郁或焦虑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 百拇医药
    1.3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 %) 表示,用χ2 检验。

    2 结果

    2.1 癫痫患者的抑郁状况,见表1。

    调查显示35例患者有不同程度抑郁,32例有不同程度焦虑,癫痫伴发抑郁比例为38.5%,伴发焦虑比例为49.2%。具有抑郁症状的男性为17例(44.7%),女性8例(29.6%),统计学表明抑郁患者比例在男性与女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焦虑症状的男性为15例(39.5%),女性为10例(37%),统计学表明焦虑患者比例在男性与女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2周的护理干预,抑郁发生率降至10.8 %( P[1-3]。关于癫痫伴发抑郁和焦虑的原因尚未阐明,而且关于癫痫伴发抑郁与焦虑机制的研究相当少,关于治疗的研究就更少。

    抑郁、焦虑与癫痫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癫痫患者常主观武断的认为自己是癫痫患者,所以不会被社会接纳。这种观念又反过来加强患者的不合群感。
, 百拇医药
    46.6%的癫痫患者对这种疾病感到有心理压力,从而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有报道患者在工作、学习、业余生活、人际关系以及婚姻关系上感到有压力,大部分患者觉得对癫痫缺乏控制感比生活中的其他压力还大,提示疾病本身是患者最大的压力来源[4]

    医护人员常只关心癫痫的发作,但认识到癫痫患者的焦虑尤其是抑郁症状非常重要。因为抑郁和焦虑会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抗癫痫药物治疗减效,抑郁甚至导致患者自杀,但抑郁和焦虑是可以治疗的。

    由此可见,癫痫在药物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同样重要,是治疗癫痫必不可少的一部分[5]。心理学的技巧已经被证明对于控制焦虑与抑郁以及调整癫痫患者的心理都有效[6]。①要使患者对癫痫有足够的认识,了解有关癫痫的知识,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一个正确看法,认识到癫痫是可以治疗的,使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加其对治疗的依从性。多与患者沟通,督促患者积极配合并维持治疗;②必须尊重患者,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得到患者的信任,及时与患者介绍治疗方案,使患者对治疗有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应向无关人员保密。还要鼓励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培养兴趣,提高独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③做好家属的工作,避免家属对患者出现冷漠、厌烦、嫌弃的态度,而应关心、体贴患者[7-8];④还必须在社会上普及癫痫有关知识,纠正社会对癫痫患者的错误认识,从而避免社会给癫痫患者施予的各种压力[9]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Carson A,Postma K,Stone J,et al.The outcome of depressive disorders inneurology patients: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2003,7(74):893-896.

    [2] Carson A,Ringbauer B,MacKenzie L,et al.Neurological disease, emotionaldisorder,and disability:they are related:a study of 300 consecutive newreferrals to a neurology outpatient department.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0,2(68):202-206.
, 百拇医药
    [3] Jackson M J,Turkington D.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epilepsy.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5,3(76):i45-i47.

    [4] EA de Souza,Salgado PC.A psychosocial view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epilepsy. Epilepsy Behav, 2006,2(1):232-238.

    [5] 林岚.对癫痫患者的心理干预.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3,3(4):283-284.

    [6] Guilham RA.Refractory epilepsy:an evaluation of psychological methods in outpatient management. Epilepsia 1990,7(31):427-432.

    [7] 叶建新. 癫痫伴发抑郁和焦虑患者60例情况调查.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0):6761.

    [8] 蒋文莲.成年癫痫患者的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10(2):88-89.

    [9] Jobe P C.Afective disorder and epilepsy comorbidity:implications for development of treatments,preventionsand diagnostic approaches.Clin EEG Neurosci,2004,35(1):53-68., http://www.100md.com(梁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