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21期
编号:11933369
危重新生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评价
http://www.100md.com 2010年7月25日 覃超强 骆新年
第1页

    参见附件(1544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对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变化及预后的临床评价。方法 将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100例危重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静脉营养组(A)和静脉营养基础上加微量喂养组(B);静脉营养组于生后48~72 h或病情稳定后开奶,奶量从10~20 ml/(kg•d)开始。静脉营养加微量喂组于出生后6~12 h开奶,奶量从0.5~4.0 ml/(kg•d)开始,观察两种方式新生儿喂养的不耐受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率、新生儿肝功能受损及黄疸的程度、新生儿体重的变化、达足量经口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 两组病例无退出者,静脉营养加微量喂养组(B)不耐受发生率低于静脉营养组(A)(P<0.05);静脉营养组(A)和静脉营养基础上加微量喂养组(B)发生坏死小肠结肠炎(NEC)及肝损害无明显差异(P>0.05);静脉营养加微量喂养组(B)黄疸程度低于静脉营养组(A)(P<0.05);达足量经口喂养时间、肠外静脉营养时间、住院天数均较静脉营养组(A)缩短(P<0.01),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较静脉营养组(A)缩短(P<0.05)。结论 早期微量喂养能促进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的成熟,有助于提高新生儿喂养的耐受性,减轻黄疸,缩短生理性体重的下降时间,缩短达足量经口喂养时间、肠外静脉营养时间和住院天数,并不增加坏死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率,主张危重新生儿早期微量喂养。

    【关键词】 危重;新生儿;微量喂养;临床评价

    危重新生儿特别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消化道胃肠功能薄弱,如喂养不当可诱发并加重其损害,出现喂养不耐受,甚至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从预防的观点出发,多数学者主张延迟喂养。故对此类患儿如何进行合理喂养是目前大多新生儿医生所关注的问题,本文探讨两种不同喂养方式对危重新生儿的胃肠功能变化及预后的临床评价。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入选标准 ①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符合危重新生儿标准的病例;②符合《实用新生儿学》(第三版)诊断标准[1];③新生儿危重程度诊断标准参照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2]。

    1.2 病例排除标准 凡是有先天性心脏病、膈疝、先天遗传代谢性疾病、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外科疾病、药物影响、全身出血性疾病及放弃治疗的病例。

    1.3 病例退出标准 ①经治疗无效病情加重者;②家属中途放弃治疗者。凡是存在以上情况者亦需要纳入本次资料的分析。

    1.4 一般资料 符合危重新生儿标准的病例共100例,其中男64例,女36例;胎龄<37周60例,≥37周40例;体重<2500 g 56例,≥2500 g 44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4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