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21期
编号:11933291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7月25日 严文康 曾雪飞 张坤尧 罗立川
第1页

    参见附件(1376KB,2页)。

     3.1.3 操作引起的感染 医疗技术的进步为治疗增添了有效的手段,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如气管插管、听诊器、呼吸机的应用、反复吸痰、各种留置导管,都增加了皮肤、黏膜损伤的机会,增加了感染的机会[6]。医务人员手的染菌问题明显,洗手制度不严格,感染的几率就大[7]。

    3.1.4 用药引起的感染 NICU的新生儿均为高危重症儿,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已成常规。长期使用抗生素,机体防御屏障的正常菌群的紊乱,造成肠道中菌群失调,增加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感染机会,易发生肠炎、鹅口疮、尿布皮炎。一般来说,抗生素抗菌谱越广,细菌发生波动越大,易引起更具致病性或抗菌菌株的定植。在调查中发现感染的患儿全部使用抗生素,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3.2 感染的防治 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新生儿尤其是低体重出生儿和早产儿患者自身的感染、NICU的环境、抗感染药物应用不合理、侵入性操作是我院NICU感染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控制NICU内的感染关键在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预防,减少危险因素。如增强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心,加强对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加强对新生儿皮肤、脐部护理及对各种置管的护理,减少侵害性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对NICU的器械和用品的消毒;加强环境管理,避免交叉感染;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通过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的医院感染因素的调查,比较全面掌握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为医院感染的管理和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降低了NICU感染的发生率。

    参 考 文 献

    [1] 牛桂林.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3,7(2):180-18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华医学杂志,2001,81 (5): 314-315.

    [3] 崔焱.儿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0-112.

    [4] 杨菊香,李少莲,刘年生,等.新生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调查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 (7) :634-637.

    [5] 黄越芳,庄思齐,陈冬梅,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分析与预防对策.广东医学,2004, 25 (3): 260-263.

    [6] 黄雁虹.新生儿医院感染与护理行为危险因素分析.现代护理,2008,5(4): 136-137.

    [7] 周敏,丁爱国.新生儿医院感染研究进展.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 (8):799-800.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7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