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24期 > 正文
编号:11952065
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50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25日 彭军琴 向艳琳
第1页

    参见附件(1374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利巴韦林雾化吸入和静脉点滴治疗小儿儿肺炎的临床疗效差别。方法 将同期住院的90例婴幼儿肺炎患儿随机分成雾化组50例和静脉点滴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两组用药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0~15 mg/d,分2次用,疗程7 d。结果 雾化组和静脉点滴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和7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肺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利巴韦林;雾化;小儿肺炎

    肺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病,发病率高,尤多见于婴幼儿;也是婴儿时期主要死亡原因。就全球而言,肺炎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总数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1]。小儿肺炎是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2]。我科用利巴韦林雾化吸入代替静脉点滴治疗肺炎取得较 好效果,先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共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湖南省安化县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肺炎90例,均符合小儿肺炎诊断标准,排除发生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先天性心脏病等并发症的患儿。其中男59例,女31例,均因咳嗽、气促入院。双肺可闻及固定湿性啰音,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可见点片状阴影。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情分度及入院前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例)

    组别例数

    性别年龄(岁)病情分度

    男女<1-3>3轻度重度 入院前病程(d)

    雾化组5031192419730202.90±1.1

    静脉组4028122014626142.85±1.2

    χ.2或t0.60.580.241.25

    P>0.05>0.05>0.05>0.05

    作者单位:413500湖南省益阳医专附属医院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雾化组在常规雾化中加用利巴韦林10~15 mg/(kg•d),而静脉组利巴韦林10~15 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100 ml静脉点滴,同样常规雾化,两组均每天分2次用,疗程同为7 d。

    1.3 疗效判断 显效:治疗7 d,主要症状、体征(咳嗽、气促及肺部啰音)消失;有效:治疗7 d,主要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无效:治疗7 d,上述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结果见表2。雾化组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点滴组缩短,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两组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x±s,d)

    组别例数止咳天数肺部啰音消失天数住院天数

    雾化组505.5±1.64.8±1.26.9±2.6

    静脉组406.8±1.56.0±1.88.7±2.2

    t3.933.753.46

    PP<0.01P<0.01P<0.01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雾化组503117296

    静脉组401714978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结果见表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P<0.01)。

    2.3 不良反应 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小儿肺炎中约60%为病毒性肺炎,30%为病毒细菌混合感染。抗病毒药物一般用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炎琥宁等静脉点滴。利巴韦林特别是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有效,宜早期应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7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