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26期 > 正文
编号:11949529
肱桡滑囊及周围局封配合药物治疗劳损性手麻木100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15日 汪学群
第1页

    参见附件(1466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劳损性手麻木的治疗方案。方法 治疗组100例患者给以肱桡滑囊及周围局封,同时给以盐酸乙哌立松 50 mg 3次/d;维生素B1 20 mg 3次/d;腺苷钴胺片 1.25 mg 3次/d;天麻胶囊6粒 3次/d 口服。与单纯给以药物口服的93例患者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显效51例,有效4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3%;对照组分别为31例、32例、30例,有效率67.74%。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肱桡滑囊及周围局封配合药物治疗比单纯的药物治疗疗效明显提高,提示肱桡滑囊及周围局封配合药物治疗可作为劳损性双手麻木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肱桡滑囊及周围局封;劳损性手麻木;治疗方案

    在风湿门诊工作中,经常遇到很多手麻木的患者,这些患者大多是勤劳型的家庭妇女、饭店工作人员、建筑装修工等使用双手劳动过度的体力劳动者。我们将这类患者暂称为“劳损性手麻木” 。手麻木导致握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及生活。且在许多医院误诊为“血黏度高” 、“颈椎病” 、“末梢神经炎” 、“肱骨外上髁炎”等疾病,治疗无效。自2004年至今,我们在门诊应用桡肱滑囊及周围局封配合药物治疗劳损性手麻木10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情况 我院风湿门诊劳损性手麻木的患者100例,其中男40例,女60例,年龄25-65岁,平均45.2岁。单侧发病 21例(以右侧为多), 双侧发病 79例。病程1周~6月。均有长期使用双手劳动过度史。

    1.2 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 ①有长期使用双手劳动过度、肘关节频繁活动史;②单侧或双侧手麻木,手抓握东西时麻木加重,夜间麻木尤甚;③部分有肱桡关节外侧局部酸胀及疼痛;④手抓握东西时的力量减弱;⑤肘关节被动活动正常, 局部无明显肿胀;⑥肘关节外侧肘横纹下2-3 cm处明显压痛;⑦经X线检查排除骨折和其他骨性疾病。与其他疾病的鉴别:①肱骨外上髁炎:劳损性手麻木疼痛位置、压痛点较肱骨外上髁炎为低,虽疼痛可向腕部及上臂扩散,但肱骨外上髁部无压痛,用醋酸氢化考地松或确炎舒松A作肱骨外上髁处封闭无效;②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沿颈神经根分布区的疼痛与麻木,一般有疼痛侧颈椎横突压痛,压颈试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而劳损性手麻木的麻木多局限于双手或肘关节以下;③末梢神经炎:其麻木对称的位于四肢末端,典型呈手套—袜子型感觉缺失。而肢体疼痛者较少见。而劳损性手麻木的麻木多局限于双手或肘关节以下,麻木分布并无明显的肢体远端分布,也不呈典型手套—袜子型;④腕管综合征:腕管综合征为正中神经受压引起的正中神经分布区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麻木、刺痛或呈烧灼样痛,而劳损性手麻木的麻木不局限正中神经分布区;⑤肘管综合征:尺神经在肘部尺神经沟内的一种慢性损伤,表现为尺神经分布区的手背尺侧、小鱼际、小指及环指尺侧半的麻木或刺痛。而劳损性手麻木的麻木不局限尺神经分布区。

    1.3 方法

    1.3.1 治疗组 ①肱桡滑囊及周围局封:患肢伸直放置,在肘外侧肘横纹下2~3 cm处触及最痛点定位,常规皮肤消毒后,选择5 ml 注射器抽吸 0.2 %利多卡因 1 ml、醋酸泼尼松龙 125 mg 、维生素B12 500 μg 的混合液,垂直刺入约1~2 cm,患者有酸胀感且回抽无血时注入混合液2 ml,再向四周囊外组织注射药液3 ml,术后局部按压片刻,外敷创可贴。嘱患者2 d内禁用水冲洗患处;②口服药物:盐酸乙哌立松 50 mg 3次/d;维生素B1 20 mg 3次/d;腺苷钴胺片 1.25 mg 3次/d;天麻胶囊6粒 3次/d 口服。对照组:将不愿做肱桡滑囊周围局封仅口服药物的93名劳损性手麻木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年龄、病情轻重、病程无差异。两组2周内均禁止任何体力及家务劳动,2周后观察疗效。

    1.3.2 疗效判断 ①显效:手麻木及肘以下酸胀痛消失,手抓物时无力量减弱;②有效:手麻木及肘以下酸胀痛减轻,手抓物时的力量减弱较前好转;③无效:麻木及肘以下酸胀痛无减轻,手抓物时力量减弱无好转。

    1.3.3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及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显效51例,有效4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3%;对照组分别为31例、32例、30例,有效率67.74%。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36.86,P<0.005)。

    3 讨论

    肱桡滑囊又称肱二头肌桡骨滑囊,位于二头肌止点桡骨粗隆与桡骨头之间,其外侧为肱桡肌,后外侧为旋后肌。正常情况下滑囊内有少量滑液具有润滑作用。在肘关节频繁的活动中,滑膜壁易受到损伤, 滑膜可很快完成自身的修复,但在反复的损伤与修复过程中,滑膜壁的微孔可被新生的滑膜或瘢痕封闭, 逐渐使整个滑囊闭锁,滑液的生成-分泌平衡破坏,囊内压力逐渐升高,使肘关节疼痛,酸胀不适 [1]。可压迫其周围我神经导致手的麻木。肱桡滑囊周围局封,可以消除滑囊的无菌性炎症,囊内压下降,减轻对周围神经的压迫。 长期的、频繁地使用双手过度的体力劳动,可使前臂肌群发生积累性轻微损伤(劳损),引起肌肉附着点、骨膜、韧带等组织的充血、水肿、渗出、纤维组织增生和粘连等病理改变,刺激和压迫神经末梢导致手的麻木。病变发生以后,为了减少病变部位的活动,一些肌肉常呈痉挛状态,而持续性的肌痉挛也可造成软组织的积累性劳损,从而加重组织的病理改变。盐酸乙哌立松是一种肌肉张力松弛剂,化学结构式为4 - 乙基- 2甲基- 3-哌啶苯丙酮盐酸盐。其主要对脊髓反射和γ- 运动神经元产生作用,有效的抑制脊髓反射和肌梭的敏感性,拮抗 P物质而缓解疼痛抑制疼痛反射,[2]且有研究证明盐酸乙哌立松是一种钙离子拮抗剂,通过扩张血管而改善骨骼肌血流 [3,4]。 从多方面阻断紧张亢进-循环障碍-肌疼痛-肌紧张亢进这种骨骼肌的恶性循环。肌肉的松弛和血供的改善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及麻木的好转。维生素B1、腺苷钴胺片营养神经加上中医传统治疗麻木的药物天麻胶囊,更有利于受损神经的恢复。通过以上的对比研究,肱桡滑囊及周围局封配合药物治疗比单纯的药物治疗疗效明显提高,提示肱桡滑囊及周围局封配合药物治疗可作为劳损性双手麻木的治疗方案。

    参 考 文 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6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