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097772
水针穴位麻醉下行颈部甲状腺手术34例麻醉效果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25日 李应龙 张宏
第1页

    参见附件(2058KB,2页)。

     【摘要】 目的 观察水针穴位麻醉在颈部甲状腺手术中麻醉效果和副作用。方法 对34例颈部甲状腺患者在水针穴位麻醉下手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前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切皮,分肌肉,缝肌肉,缝皮肤的表现和疼痛情况进行观察,以及对患者在上述时间段的呼吸、血压、脉搏进行统计学观察。结果 34例颈部甲状腺手术31例在单纯水针穴位麻醉下顺利完成手术,麻醉效果确切。3例患者在切皮,分肌肉及缝皮肤时感觉较疼痛,经静脉辅助芬太尼0.1 mg,氟哌利多2.5 mg后,疼痛减轻,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因疼痛不能进行手术而改变麻醉方式。结论 水针穴位麻醉在颈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麻醉效果确切,副作用少。

    【关键词】水针;穴位;麻醉;颈部手术

    多年来颈丛阻滞麻醉是颈部手术如甲状腺手术中最常用的麻醉方式;如果阻滞完全,可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但持续时间有限,术中无法追加,并发症多,常给麻醉带来很多不便和很高风险。我院对34例颈部甲状腺手术的病例选择性的采用了水针穴位麻醉,麻醉手术过程平稳,麻醉效果确切,对患者生理干扰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7~2010年共选择了无其他合并症的颈部甲状腺手术患者34例,男23例,女11例,年龄29~73岁、平均46~47岁,体重42~105 kg、平均73~74 kg,ASA分级1~2级。

    1.2 方法 术前30~60 min肌内注射阿托品0.5 mg或东莨菪碱0.3 mg,苯巴比妥0.1~0.2 g、或安定10 mg。选穴:双侧合谷穴,双侧内关穴,扶突穴。操作:在选定的穴位消毒后注射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每穴3~5 ml,等10~25 min平均15 min后开始手术。术中可根据情况在处理甲状腺上、下动脉时或分离气管两旁组织时,牵拉反应较重,刺激最强,宜辅助适量哌替啶或芬太尼或辅助局麻。

    1.3 观察指标 用监护仪持续记录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分析术前、切皮、分离肌肉、缝皮时波动情况。记录相同时间段疼痛情况并进行麻醉效果评级。疼痛观察指标:①无痛( ),安静,自如无汗;②轻痛(+),皱眉,诉痛,轻汗;③较痛(++),皱眉,呻吟,中汗,躁动,屏气;④显痛(+++),大声呻吟,躁动,摇头,大汗,手术必须在改换麻醉下才能进行。

    评级标准:Ⅰ级,安静,基本无痛,手术顺利,辅助药用量为哌替啶<1~1.5 mg/kg,0.5%普鲁卡因用量<5 ml。Ⅱ级,尚安静,手术主要步骤疼,手术尚能顺利进行,辅助药用量为哌替啶>2 mg/kg,0.5%普鲁卡因用量小于10 ml。Ⅲ级,疼痛明显,手术无法进行,辅助药用量为哌替啶>2.0 mg/kg,0.5%普鲁卡因用量>20 ml[1]。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以x±s表示,均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34例患者参加本研究,均为颈部甲状腺手术,其中男23例,女11例,年龄29~73岁,平均46~47岁,体重 42~105 kg,平均73~74 kg,ASA分级1 2级。

    2.2 呼吸循环及血氧情况 见表1。

    患者的MAP(平均动脉压),SpO2,呼吸频率及心率在手术前后及重要手术步骤时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3例患者在切皮,分肌肉及缝皮时感觉较痛,静脉辅助哌替啶50 mg,氟哌利多2.5 mg后疼痛减轻,手术顺利完成,无1例因疼痛而改变麻醉方式。

    表1

    患者手术,切皮,分离肌肉,缝皮时MAP,SpO2,呼吸频率及心率变化的记录(x±s)和相同时间段疼痛的表现记录

    项目术前切皮分离肌肉缝皮

    MAP(mm Hg)85.6±6.386.2±8.787.1±8.785.4±4.5

    呼吸(次/分)20.2±3.918.5±2.319.7±3.620.1±3.3

    SpO(%)97.3±2.297.5±2.597.4±2.398.0±1.9

    脉搏(次/分)83.2±6.783.1±7.985.7±7.485.4±5.9

    疼痛观察

    无痛﹝ ﹞34272928

    轻痛﹝﹢﹞0545

    较痛﹝﹢﹢﹞0211

    显痛﹝﹢﹢﹢﹞0000

    2.3 水针麻醉效果评级 1级27例,2级7例,3级0例。未发现有不良反应出现。

    3 讨论

    3.1 水针穴位注射麻醉的机理 中医学对穴位的镇痛效应认为是通过“调气”和“治神”作用而实现的,调气是在调节经络脏腑气血,使之“通其经脉,调其气血”,治神是在调动心的主宰作用,进而影响其他脏腑和经络的功能。对穴位的解剖学观察,以穴位为中心,其半径0.5 cm的穴区范围内有神经干或其小分支通过者,可占穴位总数的90%以上。穴位皮肤皮下及肌层等不同层次内,所包括的特异性深部感受器,游离神经末稍,神经束和神经丛等神经组织要比非穴区者丰富得多,主要是深部感受器。根据上述穴位形态学观察,可以设想可能是穴位注射直接或间接刺激兴奋了神经末稍感受器,从而产生所谓“得气”而导致“激发经气”的作用。刺激可兴奋穴位中一些牵张,触,压机械感受器,刺激信号可通过多个突触转换,主要投射到中枢的某些部位,发挥作用,信号传导有中枢和外周二种方式。针刺信号在外周的传导主要沿着深部躯体神经Ⅱ、Ⅲ类纤维传导的,尤其当穴位刺激强度达到Ⅲ类纤维兴奋时,镇痛效果最好[2]。

    3.2 选穴 取穴直接关系到麻醉效果,故要求选穴要准,方法如下:①循经取穴:根据中医学“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理取穴。在手术切口(或切口邻近)所经过的经络上,和手术所涉及的脏腑与经脉关系,选取该经络上针感较强的穴位。如面颈部手术选用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穴[3];②根据神经节段分布取穴:穴位镇痛及其调节功能均与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密切关系。因此根据神经解剖学原理,考虑到手术部位的神经支配而选取穴位,如同神经根或近神经节段选穴:选用与手术部位属于同一或相近脊髓节段支配的穴位,或直接在支配手术部位的神经支或神经干上选穴,甲状腺可选择扶突穴,取其恰为颈浅丛神经所在。又可选合谷穴、内关穴,取其与支配手术部位的脊髓节段很靠近。

    3.3 穴位注射 在选定的穴位内注射灭菌用水或生理盐水,每穴3~5 ml诱导时间为10~25 min。

    3.4 麻醉管理 术中根据患者情况在处理甲状腺上、下动脉时及分离气管两旁组织时,牵拉反应较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5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