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17期
编号:12089831
腹腔镜下小儿疝气内环口缝扎手术的配合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7期
     腹腔镜微创手术以其创伤少,愈合快,切口美观等优点在临床上已得到充分肯定,我院自2010年10月中旬至2011年2月下旬已开展腹腔镜下小儿疝气内环口缝扎术230例,效果显著,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疼痛短,切口愈合快,患儿1~2 d就出院,大大地减轻了住院的时间,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220例腹股沟疝患儿,男158,女72;年龄在1~12岁之间,本组病例均选用全麻,手术后4~6 h进食,1~2 d就出院,其中3例术后阴囊气肿观察6~12 h后均消失,术后一个月电话回访无一例并发症发生。

    2 手术过程及配合

    2.1 术前准备

    2.1.1 器械物品的准备 普通器械1套,小儿腹腔镜器械1套,疝修补针1,均已高压或等离子灭菌。
, 百拇医药
    2.1.2 仪器的准备 腹腔镜仪器1套,摆放在手术的右下角。检查各仪器电源是否连接紧密接通电源后能否正常工作,CO2是否有气够用。

    2.1.3 患者的准备 择期的手术术前晚常规禁食禁饮,清洁腹部皮肤;进入手术后采取仰卧位,小枕垫高臀部,双手紧贴身体两侧并妥善固定好,建立静脉通道,协助麻师全麻插管。患儿上手术前嘱排空膀胱。

    2.2 手术过程

    2.2.1 三方(护士,主刀医生,麻醉师)再次核对患儿身份,手术切口标记,填写手术安全表。常规消毒手术野皮肤,铺无菌单,连接摄像、进气管、吸引管,清点台上物品。

    2.2.2 取脐上长约0.5 cm切口,应用一次性带弹簧的钝头鞘卡建立气腹,遵医嘱调节好压力流量,由小到大调节,一般压力为8~12 mm Hg(1 mm Hg=0.133 kpa),流量为2.0~2.5/min,充CO2气体,维持腹压在10~12 mm Hg左右,置入0.5 cm的操作鞘卡进镜观察;取患儿患病的对侧腹直肌外侧缘脐水平处约0.5 cm切口置入0.5 cm的鞘卡作为第一操作孔进钳子操作;腹腔镜下在腹股沟疝孔上缘做约0.2 cm的切口,用疝修补针带7×7 2/0的涤纶双线刺入腹膜前,绕疝孔边缘斜行游离腹膜直至对侧将双线引至腹腔内,抽出疝修补针。同法返向将修补针绕疝孔边缘斜行游离腹膜直到双线进入腹腔内,再用疝修补针将双线引出腹壁外双重打结。术中避免损伤精索及输精管并同时检查对侧有 隐匿疝同时处理了32例,检查腹腔内疝环口缝扎情况无出血,关闭充气口同时清点台上器械物品,协助医生缝合伤口,整个手术过程从建立气腹到关气腹,单侧的手术时间平均约12min,双侧约15min。
, 百拇医药
    2.2.3 术后的器械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后,再用高压水枪冲洗有管道的器械,再放入超声清洗机内加有专用内镜清洗酶的溶液中浸泡,超声清洗30min后再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吹干、上油备用。

    3 体会

    腹腔镜手术因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减少腹腔粘连及伤口愈合好等优点,逐渐得到认可[1]。而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后复发少等优点,在小儿疝内环口缝扎术更显示出独有的优势。综合230例患儿的手术配合经验有以下体会:①丰富的手术经验,熟悉腹股沟区解剖,过硬的腔镜手术基本功是腹腔镜小儿疝内环口缝扎术手术成功的基本条件,小儿疝更应熟悉精索、输精管、腹壁下血管等结构,避免出血、缝扎等损伤,止血要彻底,避免出血、术后血肿等。腹腔镜下疝手术可同时发现腹腔内的其他病变,可同时处理。②术前精心细致的准备,术中台上、台下密切有序的配合,手术组成员之间默契协调一致是腔镜手术成功的关键。③腔镜下小儿疝内环口缝扎术术后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切口美容效果好,1~2 d出院,复发率低,这都是传统手术无法比拟的,相信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普及和提高,腹腔镜下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会成为众多患儿家长的选择。

    参 考 文 献

    [1] 苗庆松.腹腔镜下腹股沟疝的治疗研究.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9):123-124., 百拇医药(蒋湘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