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21期 > 正文
编号:12163516
脑血管病患者血浆PT\APTT\Fg变化及其临床意义(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25日 伍玉容 李朝金 张丽 王凡 黄建华
第1页

    参见附件(2367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含量在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脑血管病患者124例,对照组88例,采用凝固法、Clauss法分别检测血浆PT、APTT、Fg,分析其变化及临床意义。结果 脑血管病患者血浆Fg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T、APTT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g含量对早期诊断脑血管病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而PT、APTT不能作为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指标。

    【关键词】 脑血管病;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

    The change of PT,APTT and Fg in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WU Yu-rong,LI Chao-jin,ZHANG Li,et al.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19 smelting Hospital of Panzhihua City,Panzhihua 61702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 of PT and APTT and Fg in patients with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Methods Selected 124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s CVD group and 88 patients as control group and detected their plasma PT,and APTT by clot methods and Fg by clauss methods.Results The Fg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in CVD group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0.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lydifference in PT and APTT of CVD group and those of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Fgis of great clinical importance in earlydiagnosing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While PT, APTT cannot be used as early diagnostic indicators.

    【Key words】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PT; APTT; Fibrinogen

    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disease, CVD)是发生在脑部血管,因颅内血液循环障碍造成脑组织损害的一种疾病。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50%~70%的存活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1],因此对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目前研究[2,3]认为血浆纤维蛋白原(Fg)、PT、APTT水平的变化是脑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危险因素,为此,我们选取2008年11月至2009月5月期间我院住院的124例脑血管病患者,检测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含量,分析其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脑血管病组为2008年11月至2009年5月期间我院脑血管病患者124例,所有入选病例均经临床和头颅CT或MRI确诊,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拟订的诊断标准。其中男80例,女44例,年龄(68±12)岁,伴有高血压者88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者48例,冠心病者20例。对照组为我院非脑血管疾病患者88例,其中男60例,女28例,年龄(64±11)岁,伴有高血压者54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者32例,冠心病者12例。所有入选病例均除外具有心脏辨膜、肿瘤等明显栓子来源的脑栓塞性疾病,既往无脑梗死病史、且除外甲状腺病史、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病史患者以及1个月内无各种炎症病史者,而且病前未用过影响纤溶和凝血的药物如阿斯匹林(ASP)、肝素等。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吸烟、饮酒、文化程度、饮食等一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脑血管病组入院48 h内,晨起空腹采肘静脉血1.8 ml加3.2%枸橼酸钠抗凝液0.2 ml。采血后3000r/min离心10 min,收集血浆。对照组亦晨起空腹采肘静脉血,标本处理同前。实验方法:APTT、PT均采用凝固法,Fg采用Clauss法进行测定。仪器和试剂采用CA-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Sysmex公司)及配套试剂(Dade Behring公司)。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均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脑血管病组Fg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880±1.014)vs(2.402±0.760)]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T[(11.300±1.03)vs 11.391±3.26)]s、APTT[(24.930±3.84)vs (25.151±3.44)]s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见表1。

    表1 脑血管病组与对照组的APTT、PT、Fg凝血指标比较

    注:*>/sup>脑血管病组与对照组比较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36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