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21期
编号:12163515
两种麻醉方法用于子宫切除手术的比较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1期
     【摘要】 目的 探讨两种麻醉方法在子宫切除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行子宫切除术患者86例,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A、B两组,A组38例行连续硬膜外麻醉,B组48例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的血压(HP)、心率(HR)、呼吸频率、起效时间、手术时间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B组的麻醉后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均显著低于A组(P<0.05);B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均显著低于A组,(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是子宫切除术患者较为有效、安全的麻醉方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子宫切除术

    Two kinds of anesthesia used for hysterectomy ZHANG Ning,FAN Mei,LIU Kai,et al.The Central Hospital of Women and Children of Chengdu,Chengdu 610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in clinical efficacy two anesthetic techniques in hysterectomy.Methods From January 2010 to February 2011,86 patients of hysterectormy according to anesthesia were divided into A, B groups in our hospital A group of 38 patients were give continuous epidural anesthesia, B group 48 patients were givn ractine epidural anesthesia, were observed before anesthesia, after anesthesia blood pressure(HP), heart rate(HR), respiratory rate, onset time, surgical time, and adverse reactions.Results B group after anesthesia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 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A group(P<0.05).The onset time of anesthesia, operative tim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A group,(P<0.05); B group A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ps. Conclusion Lumbar epidural anesthesia is more effective in patients with hysterectomy, safe anesthesia, with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Lumbar epidural anesthesia; Continuous epidural anesthesia; Hysterectomy

    下腹部手术往往具有不良反应较多的特点。如何减少下腹部手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成为目前医学研究的主要课题。目前,下腹部手术多采取硬膜外麻醉,但因其具有操作复杂、损伤大、麻醉用药量大的特点,既损伤患者的健康还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目前临床正逐渐减少其应用率[1];而腰硬联合麻醉(CSEA)现已开始广泛应用,尤其是应用于妇科,因其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的特点,被广大医生和患者所认可[2]。本文对比研究了两种麻醉方法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行子宫切除患者86例,年龄23~46岁,平均(38.3±6.8)岁,体重48~78kg,平均(64.4±9.9)kg,身高153~173 cm,平均(159±7)cm,本组患者根据麻醉方式分为A、B两组。两组患者年龄、体重及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术前给予肌内注射安定0.2 mg/kg,阿托品0.01 mg/kg,入室即建立静脉通路。A组:行硬膜外麻醉,经L1~2间隙硬膜外穿刺,头向置硬外导管3 cm,注入2%利多卡因3 ml,观察5 min无腰麻征后,注入0.75%布比卡因和2%利多卡因混合液12 ml,根据手术时间每隔一小时追加混合液6~8 ml[3]。B组:行腰硬联合麻醉,经L2~3间隙经硬膜外针行腰椎穿刺进入蛛网膜下腔,确定脑脊液流出即注入0.75%布比卡因2 ml加10%葡萄糖注射液1 ml,注完后,迅速退出腰麻针,再经硬外针头向置管3.5 cm,退出硬外穿刺针,固定硬外管,仰卧后床头抬高15°,5 min后平面固定,控制在T5~6以下,手术开始,根据术中情况,再经硬外管给药。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组麻醉前、后的血压(HP)、心率(HR)等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sup>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 B组在收缩压、舒张压、麻醉起效时间、手术牵拉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详细如下。

    2.1.1 两组患者各指标比较(x±s,P<0.05)。

    2.1.1.1 SBP(mm Hg) B组麻醉前为(118.9±10.4),麻醉后为(92.3±8.6),手术牵拉时:(93.8±9.6);A组麻醉前为(119.3±8.1),麻醉后为(118.3±7.5),手术牵拉时:(107±7.3)。

    2.1.1.2 DBP(mm Hg) B组麻醉前为(68±6.5),麻醉后为(56.8±9.6),手术牵拉时:(55.3±9.4);A组麻醉前为(75±6.6),麻醉后为(74.4±7.4),手术牵拉时:(73.2±6.1)。

    2.1.1.3 HR(次/min) B组麻醉前为(85.5±8.7),麻醉后为(86.9±9.7),手术牵拉时:(84.1±8.3);A组麻醉前为(81.0±8.6),麻醉后为(87.5±8.9),手术牵拉时:(62.1±8.5)。

    2.1.2 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疗效比较 A组(38例)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牵拉反应(n,%)分别为:17.1 min、57.3 min、124 ml、5例(13.2%);B组(48例)分别为:6.4 min、47.8 min、128 ml、1例(2.1%)。

    2.2 不良反应 B组发生低血压1例,寒颤1例,恶心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2%;A组发生低血压2例,恶心2例,寒颤1例,不良发生率为10.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连续硬膜外麻醉是一种并发症少、药量可控性好、有利于术后镇痛等优势的麻醉方法,现多用于妇科子宫肌瘤切除术[3]。此种麻醉方法虽具有不少优势但因其麻醉诱导时间过长,阻滞不完全,并可导致较明显的内脏牵拉反应,往往给手术操作造成一定困难,故临床正逐渐放弃此种麻醉方法。腰硬联合麻醉不仅保留了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优点,而且减少了硬膜外麻醉和腰麻单独使用时的风险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有资料显示[4],腰硬联合具有起效快、麻醉效果确切、安全性好的优点,为手术提供满意的镇痛肌松条件,利于手术操作。并且同时CSEA 的阻滞范围广,用药量显著小于单纯的硬麻,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韩启民.两种麻醉方法用于子宫切除手术的比较.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 2008,21(2):165-166.

    [2] 张志春,巴彩霞,石玉莲,等.连续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切除手术中的效果比较.包头医学院学报,2007,23(3):281-282.

    [3] 胡喜军.联合麻醉在子宫切除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分析.中华中西医学杂志, 2008,6(5):29.

    [4] 李素珍,张广慧.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子宫全切术的临床观察.中原医刊, 2006,33(14):68., 百拇医药(彰宁 樊梅 刘凯 欧明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