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26期 > 正文
编号:12159299
标本溶血对临床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15日 杨振东 姚文思
第1页

    参见附件(2518KB,2页)。

     表1

    溶血前后有非常显著差异的血液生化检验指标(x±s)

    

    项目溶血前溶血后秩和检验T值P值

    TBIL10.89±4.1230.52±8.45T小=0P<0.01

    DBIL3.12±0.8911.23±5.12T小=0P<0.01

    TP71.51±8.1078.24±13.68T小=2.5P<0.01

    ALB41.56±5.3544.87±8.65T小=7P<0.01

    CK29.75±6.3243.69±5.13T小=0P<0.01

    GT40.35±3.1268.78±6.58T小=0P<0.01

    ALT22.57±1.4540.53±5.36T小=0P<0.01

    AST24.71±8.6945.68±11.45T小=0P<0.01

    ALP49.25±16.5977.51±19.13T小=0P<0.01

    ACP3.86±1.682.14±1.14T小=23P<0.01

    α-HBDH119.35±26.59243.47±31.25T小=0P<0.01

    UA285.21±113.45389.41±121.53T小=16P<0.01

    GLU4.19±1.023.01±0.62T小=0P<0.01

    表2

    溶血前后有显著差异的血液生化检验指标(x±s)

    

    项目溶血前溶血后秩和检验T值P值

    TC3.54±1.123.89±1.04T小=45.50.010.05

    Cr68.56±20.2971.63±21.12T小=83.5P>0.05

    Ca2.051±0.1792.096±0.168T小=77.5P>0.05

    3 讨论

    临床生化检验结果是否能真实反应患者的实际状况十分重要。溶血是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影响临床生化检验的诸多干扰和影响因素之一,溶血[2]一般分为体内溶血和体外溶血:体内溶血的原因有人工心脏瓣膜或大血管手术后、恶性疟和药物毒性反应等;而体外溶血的原因有抽血时负压过大、机械性振荡、水浴温度高、突然低温冷冻、血样接触表面活性剂、遗传病引起红细胞脆性增加等。由于一些物质在红细胞内外的含量有差异,故一旦红细胞破裂,其细胞内的成分势必进入血清,对生化指标造成影响[3],但究竟对生化指标分别有什么样的影响还没有明确。发现标本溶血,应立即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如从方法学上对轻度溶血标本结果进行较正,建立较精密的控制程序,通过对统一发放的质控品进行测定评价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可比性。

    为减少误差,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一定要注意溶血的原因分析和对策[4],在采血、检验过程中必须注意:压脉带不可扎得过紧过久;注射器针头不能用酒精消毒,在皮下反复穿刺3次以上,过度损伤组织,抽出的血液带针头将血液注入试管,或注入试管时用力过猛、速度过快以免血泡过多引起血细胞破裂;溶血会引起临床常用生化指标的误差,为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减少失误和误差,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旦发现溶血标本,应主动与临床联系,建议重新采集标本。因此,在标本的采集、运送、分离和检测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人为原因造成的溶血,以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提高医疗质量。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溶血可以影响生化检验的结果,在检验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溶血,妥善处理和保存标本,严格把握质量关[5]。减少误差,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非常重要。

    标本溶血应立即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如从方法学上对轻度溶血标本结果进行较正,如规范化抽血步骤,建立一个较精密和敏感的控制程序,通过对统一发放的质控品进行测定评价实验室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可比性。可以通过制定操作技术标准化来实现细胞外溶血:抽血器和容器必须干燥洁净,尽量用一次性抽血器;不用或短时间使用止血带;不宜过快, 以免产生大量的泡沫[6];抽血后取下针头再将血液沿试管口壁徐徐注入容器内;若用血浆应轻轻倒转容器与抗凝剂混匀,切勿用力振摇;采集后的血标本应立刻送检, 不宜超过2 h;血清或血浆与血细胞应在采血后尽快分离, 不宜超过2 h,一般血标本室温放置30~60 min或37℃水浴30 min,标本离心前自行凝集,不用器物剥离血块;离心机转数控制在1000~ 2000 rpm, 离心5~10 min; 血标本不能直接放入冷冻室, 避免融化后溶血[7]。

    参 考 文 献

    [1] 邢培青,刘玉振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1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