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26期 > 正文
编号:12159525
东莨菪碱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40例临床效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15日 齐玉敏 吴小娟
第1页

    参见附件(2698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东莨菪碱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8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上述患儿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给予脑活素、胞二磷胆碱、能量合剂、控制颅内压、镇静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7~10 d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以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东莨菪碱0.01~0.03 mg/kg,每6 h注射一次,连续应用3 d,而后改为0.03 mg/kg,1次/d,连续应用4~7 d。结果 观察组意识障碍、肌张力改变、原始反射、其他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东莨菪碱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改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症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关键词】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东莨菪碱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e-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是指在围产期窒息而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脑病表现。本症不仅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并且是新生儿期后病残儿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本文观察东莨菪碱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南阳市中心医院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80例,以上患儿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新生儿学组制定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中的诊断标准。以上患儿均在出生后6 h出现神经症状,表现为意识障碍、肌张力改变、原始反射异常;出生72 h内进行头颅CT扫描检查确诊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上述患儿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0例,男22例,女18例,严重程度:轻度12例,中度22例,重度6例。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严重程度:轻度13例,中度23例,重度4例。上述患儿性别、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脑活素、胞二磷胆碱、能量合剂、控制颅内压、镇静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7~10 d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以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东莨菪碱0.01~0.03 mg/kg,每6 h注射一次,连续应用3 d,而后改为0.03 mg/kg,1次/d,连续应用4~7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量转而意识障碍、肌张力改变、原始反射、其他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

    1.4 临床效果评定标准

    治疗期间观察患儿以下症状:观察患儿精神意识改变情况,如过度兴奋(易激惹、肢体颤抖、睁眼时间过长、凝视)、嗜睡、昏睡甚至昏迷。观察肢体肌张力改变情况;观察原始反射情况;观察前囟张力、瞳孔、呼吸改变情况。以上症状在治疗7 d内消失为显效;以上症状在10 d消失为有效;以上症状在10 d以上仍没有消失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4.0对两组患儿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观察组意识障碍、肌张力改变、原始反射、其他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x±s)

    

    组别例数意识障碍肌张力改变原始反射其他临床症状

    观察组402.11±0.842.14±0.812.16±0.654.10±0.53

    对照组405.49±0.675.18±0.573.24±0.716.88±0.97

    2.2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评定结果

    观察组显效27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总有效率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主要是因为围产期的各种因素导致患儿脑组织缺血缺氧。在窒息的早期体内血液出现代偿性重新分布来保证心脑的血液供应,此时患儿体内血压可突然升高,脑血流加快。随着缺血缺氧时间延长,机体内代偿机制逐渐丧失,脑血流最终因心功能受损、全身血压下降而锐减,

    作者单位:73000南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齐玉敏);南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吴小娟)

    

    出现第二次血流重新分布,大脑半球血流减少,以保证代谢最旺盛部位,如基底神经节、脑干、丘脑及小脑血供。缺血缺氧时,患儿脑组织无氧酵解增加,组织中乳酸堆积,能量产生大大减少,最终出现能量代谢障碍,出现能量衰竭,导致脑细胞膜稳定性降低,使Na+、水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性脑水肿,大量钙离子进入细胞内导致脑细胞不可逆的损害[1,2]。脑组织缺血时三磷酸腺苷降解,腺苷转为次黄嘌呤,当脑血流再灌注期重新供氧,次黄嘌呤氧化酶作用下产生氧自由基,进一步加重脑细胞损伤[3]。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部治疗的目的是尽可能改善已经受损害神经元的代谢功能,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同时应予以控制惊厥,减轻脑水肿,改善脑血流和脑细胞代谢等。

    东莨菪碱为M胆碱受体阻滞剂,其药理作用中对血管可产生扩张作用,对松弛平滑肌痉挛有松弛作用,能够有效解除小动脉痉挛,降低外周阻力增加组织灌流量。研究表明,东莨菪碱能明显改善缺血缺氧脑病患儿的脑部血流动力学,能够有效阻断脑细胞缺氧性损伤与脑血流动力异常之间恶性循环。东莨菪碱对细胞膜有稳定作用,同时也可产生线粒体膜及溶酶体膜等膜类结构的稳定作用,能减轻氧自由基和兴奋性氨基酸的产生,减轻氧化损伤;能够有效减少钙内流,从而产生对缺氧缺血性脑组织的保护作用;还有研究表明,东莨菪碱能够清除氧自由基。东莨菪碱对大脑皮质有较强抑制作用,可镇静催眠,同时选择性兴奋呼吸中枢,减少了缺血缺氧脑部患儿肢体颤抖及呼吸暂停的发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9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