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29期 > 正文
编号:12155022
心源性猝死61例病因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5日 陈元友 王清兵 陈结
第1页

    参见附件(2749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心源性猝死病因并进行分析。方法 2004年6月至2011年7月诊治的61例心源性猝死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因调查、体检、影像学检查、动态心电图以及尸体解剖等,进行发生原因的判断。结果 冠状动脉病变占总例数78.69%,心室肥厚(LVEF减少)占总例数67.21%,急性心力衰竭占总例数57.37%。结论 心源性猝死病因复杂,应详细了解病史资料,密切观察病情,重在预防。

    【关键词】 心源性猝死;病因;心室肥厚

    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心脏原因引起的1 h内的自然死亡[1]。SCD在美国平均每年达45万人,在我国约达54万人,是本世纪人类与医学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2]。病因复杂,我们对我院2004年6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心源性猝死61例病因行临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4年6月至2011年7月诊治的61例心源性猝死,男40例,女21例, 26~81岁,平均62.3岁。

    1.2 辅助检查 55例在我院住院2次以上,作过常规心电图,心室晚电位(12例),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色超声检查,心脏运动负荷试验(15例)在上级医院行影像技术(29例),4例尸体解剖得到结果。

    1.3 观察内容 详细的病史调查,猝死前几天或几个星期可发生一些症状,严格体检,心电监护,是否有心律失常,可能原因的判断。

    2 结果

    对61例心源性猝死患者进行病史、体检、影像学资料、实验室检查进行原因判断,构成见表1。

    3 讨论

    心源性猝死具有“自然的”、“快速的”和“不可预测的”的特性,大约经历四个阶段:①先兆症状,②起病,③心脏骤停,④生物死亡[3]。2008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律学会(HRS)发表了“无创技术对SCD危险分层的专家共识”绝大多数(90%)的SCD是由致命性心律失常所致。其中80%为恶性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心源性猝死病因较复杂,常见的有冠状动脉病变[4]、心室肥厚、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5]、急性心力衰竭、扩张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6]、瓣膜性心脏病、长Q-T间期[7]或短Q-T间期[8]、其他原因(主动脉夹层、特发性心室颤动)、往往有少数患者合并有2个以上的原因。

    80%左右的心源性猝死是由冠心病引起的,20%~85%的冠心病患者,心源性猝死为第一临床表现,既往有心肌梗死更有多达75%的患者死亡是突然发生的[9]。本院61例患者通过以前的影像学资料显示有48例冠状动脉病变,占78.69%。心室肥厚、左室射血分数(LVEF)减少是一个独立的心源性死亡危险因子,往往发生严重心律失常。LVEF<30%时风险更高。瓣膜心脏病也较高。

    预防心源性猝死。治疗基础心脏病的同时抗心律失常治疗,植入埋藏式心律除颤器(ICD)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以及消融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参 考 文 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 郭继鸿.心律失常新进展.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2010.

    [3] 胡大,张生.心脏病学实践.人民出版社,2001.

    [4] 冯相平,董文彬,陈新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单核细胞趋化蛋白Ⅰ表达的研究.中华心血管杂志,2006,34:598-601.

    [5] Maron BJ,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a systematic review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4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