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22期 > 正文
编号:12250774
苦碟子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2年8月5日 罗昕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苦碟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应用。 方法 两组患者均常规低分子右旋糖酐,营养神经治疗,对照组50例使用血塞通,疗程为15 d左右,治疗组50例使用苦碟子。 结果 对照组78.4%,低于治疗组总有效率96.8%。 结论 苦碟子对减轻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病残率有一定的疗效。

    【关键词】

    脑梗死;苦碟子;功能恢复

    脑梗死在医学上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高而治愈率低,是至今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常遗留语言、神志、肢体功能的障碍。近年脑梗死患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及生存质量的脑血管疾病。如何采取措施减少脑血管并发症,进行脑保护,延长脑缺血的治疗时间窗,缺氧的能力和增强大脑耐缺血,改善预后,提高生活的质量保障,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加脑血管病的防治不但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研究,也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开发安全有效的抗脑血栓药物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直接的经济效益。在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下随许多中药注射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脑梗死疾病中疗效显著。现将其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苦碟子注射液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54~78岁,平均年龄63.2岁;治疗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47~77岁,平均年龄62.3岁。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15 d为1疗程苦碟子39.9 ml,加NS250 ml或5%GS 250 ml静脉滴注1次/d,及常规低分子右旋糖酐和营养神经治疗。对照组采用,15 d为l疗程血塞通0.5加NS 250 ml或5%GS 250 ml静脉滴注1次/d及常规低分子右旋糖酐和营养神经治疗。

    1.3 疗效评定 参照1996年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了解其神经功能的改善,根据神经功能的缺损积分值的减少,结合评定时的评分来判断疗效。①基本痊愈:功能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为0级、②显著进步:功能评分减少47%~91%,病残程度为1~3级③进步:功能评分减少19%~46%④无变化:功能评分减少18%左右、⑤恶化:功能评分减少或增多19%以上、⑥死亡;此外,治疗前后检测心电图、肾功能、肝功能等,记录副反应发生的症状和时间等[1]。

    2 结果 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有效率78.4%;治疗组有效率为96.8%。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 χ2 =11.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见表1。

    3 讨论 

    苦碟子为菊科苦荬菜属植物抱茎苦荬菜的当年生干燥全草,又名活血草、苦麻菜、燕儿衣、小苦苣、苦菜、苦丁菜、小苦荬、光叶苦荬菜、黄鼠草、陷血丹、败酱草。性味苦辛平,具有凉血活血、清热解毒、排脓止痛之功效,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的山区及东北南部。可用于治疗胸痛、牙痛、胃腹痛;亦可用治疗肠炎、阑尾炎、痢疾等;现代用于治疗冠心病。苦碟子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类化合物、腺嘌呤核苷、生物碱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等。苦碟子注射液为天然植物抱茎苦荬菜经提取精制而成的制剂,其有效成分是异黄酮和腺苷,具有清热祛瘀、活血止痛等作用,在中医学中,脑梗死是由于气血逆乱,血溢脑外或导致脑脉痹阻,以突然昏迷、偏身麻木、半身不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本病以冬春两季为多见,多见于中老年人。这种中药制剂疗效如何,我们将近几年同期其他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资料和苦碟子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资料对比分析,其他药物对照总有效率64%,而结果苦碟子组有效率87%,苦碟子无效率却显著低于其他药物,治疗明显优于其他药物,故认为治疗脑梗死较优药物是苦碟子。苦碟子注射液系主要成份为总黄酮和腺苷、单方抱抱茎苦卖菜提取精制而成的纯天然药物注射剂、其药物作用能有效降低血小板聚集有效地抑制血栓形成和抑制血小板活化;提高纤溶酶活性促进血栓溶解、使病灶血流量增加、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能扩张血管、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作用明显、 改善血流变微循环障碍、降低全血及血浆粘度、以改善组织缺血缺氧、并降低机体氧代谢、 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耗氧减少、对抗氧自由基从而减轻缺血缺氧对脑组织所产生的损害作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7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