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25期
编号:12295527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5期
     【摘要】目的 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特点,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率。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52例患者心电图特点。结果 经确诊的52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酶谱均符合AMI的酶学变化。37例无病理性Q波,有ST段抬高,T波直立形成单向曲线,15例仅有非特异性ST-T改变。结论 提高对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的认识,掌握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变化特点对诊断治疗及预后至关重要。

    【关键词】不典型;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常见的内科急症之一,心电图是诊断AMI简便、无创伤且有效的方法。具有典型心电图表现的AMI患者易于诊断,大多数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对于心电图表现不典型的AMI患者,往往容易误诊、漏诊治疗不及时,影响预后。为提高不典型AMI的诊断水平,现将本院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52例不典型AMI心电图变化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收治52例不典型AMI患者,男35例,女17例,年龄38~92岁,平均66.2岁。60岁以上43例,占82.7%,死亡7例占13.5%,均经临床、血清酶学、心电图动态变化确诊为AMI病例。

    1.2 心电图表现 心电图不典型者多表现为时间不典型,极早期还没出现缺血、损伤、坏死。部位不典型,常规十二导联描记不出,右室心梗,正后壁心梗。无Q波心梗及被其他图形所掩盖的心肌梗死。梗死部位:广泛性前壁心梗16例,前间壁心梗13例,下壁心梗11例,高侧壁心梗3例,正后壁心梗3例,右室心梗6例。

    1.3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不典型者,多表现为无明显胸痛症状,或发病早期疼痛时常伴有恶心、呕吐、轻度腹泻,疼痛放射到上腹部、下颌、左肩部,会引起牙痛、咽痛、左肩痛。常不引起人们的注意。

    1.4 方法 急诊10min内及住院后每天记录心电图一次,对于临床症状典型而心电图正常者行心电监护,必要时随时复查心电图。对无病理性Q波,仅有ST段抬高或压低者,应随时观察病变进展,给予心电监护,描记18导联心电图12~24h一次,必要时4次/d。且均进行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的动态变化观察。

    2 结果

    经确诊为AMI 5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心肌酶学、心电图变化均符合AMI的动态变化过程。37例无病理性Q波,有ST段抬高、T波直立形呈单项曲线,15例仅有非特异性ST-T改变,且均有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

    3 讨论

    不典型AMI主要原因[1]:一是临床症状不典型、其表现形式多样化。二是心电图特征不典型,临床医生未行心电图动态观察,易造成误诊、误治。临床症状不典型表现为无胸痛或无症状、或不以胸痛为主要症状的异位疼痛,具有病死率高、梗死范围广泛等特点。其发病机制可能为痛阈增高或疼痛耐受力增强,体内β内啡肽增加,精神应急时高水平的β内啡肽释放可能起镇痛作用: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2,3]等。心电图特征不典型,多数为不出现病理性Q波,主要原因有:①极早期未被发现,或不认识初始超急性损伤期的特点,或未及时复查心电图。②位置不典型,特别是某些心肌梗死部位在常规导联上反映不出来,或反映不明显。③类型不典型,如心内膜下或小片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图形有如一般心肌缺血;心肌梗死部位在心脏基底部(约10%),在QRS波40ms处,不引起QRS波初始部分改变,即无Q波;小灶性(3%),梗死区小于2cm[4]。④心肌梗死累及多部位,可能产生向量互相抵消而无Q波[5]。⑤亦有40%~50%的透壁性AMI直径在2~3cm时,仅累及10%左室,而无Q波。⑥合并心电图其他异常的改变,掩盖了AMI的变化。

    综上所述,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常见于老年患者、隐匿性强、临床症状不典型、且死亡率高等特征。临床医生对其首发症状不典型者要有足够的认识。对疑似的患者应立即进行心电图及心肌酶学的动态监测,必要时做18导联心电图。以利于及时诊治。心电图工作者要正确识别AMI早期心电图变化,提高警惕性,加强对不典型AMI早期心电图知识的学习,在诊断时,要结合临床表现及以往心电图、结合心肌酶学变化、依靠对心电图演变过程的分析等因素综合考虑。同时要掌握非心肌梗死者,因其病理过程引起的心电图变化可类似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减少误漏诊,提高诊断率。

    参考文献

    [1]郭继鸿.心电学进展.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6(1):45-54.

    [2]龚帆影.门诊急诊心电图诊断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48例.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08,6(4):48-49.

    [3]姜瑾,顾平生.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探讨.中国临床医生,2004, 11(1):22-23.

    [4]郭继鸿.新概念心电图.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434.

    [5]陈丽萍,张红丽.48例急性心梗早期的不典型心电图分析.实用心电学杂志,2003,12(6):211., 百拇医药(张爱玲 徐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