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3年第1期
编号:12351725
枕后位产妇32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期
     【摘要】 目的 探讨枕后位的产程特点,以期及早发现持续性枕后位,及时处理以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1年经阴道试产的枕后位32例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枕后位中发生持续性枕后位24例,占75%;仅8例转成枕前位分娩,占25%。24例持续性枕后位中剖宫产20例,占83.3%,4例宫口开全,头下降达S=+3,以胎头吸引器协助胎头旋转成枕前位而后娩出。32例枕后位中经阴道分娩12例,试产成功率37.5%。结论 枕后位虽有一部分能经阴道分娩,但大多数在试产过程中出现产程进展缓慢,先露下降受阻,继发性宫缩乏力,经阴道分娩的可能性减小,而以持续性枕后位行剖宫产。

    【关键词】 枕后位;持续性枕后位;试产

    作者单位:136200 辽源市妇婴医院妇科治疗室 持续性枕后位是头位的异常胎位,其手术产率高,难产程度大,常困难于早发现而忽略。近年,由于产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开展产程图科学地监护产程,使异常产程得以早期发现,多能及时处理,减少了持续性枕后位对母婴的危害。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我院2008~2011年4年间住院以枕后位试产的32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4年分娩产妇总数514例,其中枕后位头位难产62例,62例中有30例入院后即以枕后位、过期妊娠、头盆不称、骨盆狭窄等原因行剖宫产术,术中证实为枕后位。另外32例为本文研究的重点。32例均为初产妇,孕周在37~42周,产妇年龄22~30岁。

    2 结果

    ①32例试产的枕后位病例,入院时做出枕后位诊断者10例;产程表现异常后诊断者14例;术中诊断者8例。②此32例经阴道试产的枕后位病例,8例转成枕前位经阴道分娩,占25%;24例表现为持续性枕后位,占75%。24例持续性枕后位中20例因达不到阴道分娩条件而行剖宫产,占83.3%。4例宫口开全,胎头下降达+3,以胎头吸引器协助胎头旋转成枕前位后娩出。总计经阴道分娩12例,试产成功率占37.5%。③表现潜伏期延长者6例,潜伏期在18 h~26 h,平均22 h。④表现活跃期宫颈扩张延缓或停滞者10例。⑤表现为第二产程延长者6例。在2°~2°30,平均为2°15,其中2例因先露头较高,停滞在+1而行剖宫产。⑥表现为先露下降停滞者18例,S=1者4例;S=0者4例;S=+3者2例。⑦出现产力异常者18例,原发性宫缩乏力4例,继发性宫缩乏力14例。⑧发生胎儿宫内窘迫4例。⑨12例经阴道分娩者,会阴侧切、胎头吸引器助产8例。阴道助产率为66.66%。
, 百拇医药
    3 讨论

    3.1 枕后位试产的必要性 胎头取枕后位入盆,不能定为异常机转,因为其多数胎头可以前转135°至枕前位分娩[1]。有文献报道,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超声显像检测胎头方位,通过对64例枕后位分娩机转的观察,其中34例转成枕前位经阴道分娩。因此,对枕后位,只要无明显头盆不称,均应给予试产。本文32例试产病例,经阴道分娩12例,占37.5%,虽低于文献报道,分析原因与枕后位的早期诊断率低有关。

    3.2 枕后位需严密监护产程 枕后位在试产过程中可静脉滴注催产素,达到有效宫缩,使之产程中保持良好的产力。经过相应处理,仍不能达到阴道分娩条件,应考虑持续性枕后位,不主张无限制地等待,拖延产程,对母婴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3.3 持续性枕后位的产程图表现各种异常情况 ①潜伏期延长。②活跃期宫颈扩张延缓或停滞。③第二产程延长。④胎先露下降延缓或停滞。上述异常经处理宫口仍不能开全,或开全后胎头仍停留在+2或+2以上,经阴道分娩的可能性小,多需剖宫产结束分娩。
, 百拇医药
    3.4 持续性枕后位产程中多发生宫缩乏力 持续性枕后位因内旋转和下降受阻而发生继发性宫缩乏力[2]一旦发生宫缩乏力又难以促使胎头旋转及下降,二者互为因果,产生恶性循环,增加了难产的程度。

    3.5 枕后位可视为头位难产的高危趋势[2] 应引起高度重视。如何早发现,早诊断,在产科临床中主要表现如下体征;①腹部触诊较难触到胎背,易于腹壁触及多个肢体。②阴道检查骨缝及囟门,枕后位时矢状缝与骨盆前后径一致或与骨盆的左右斜径一致,大囟门在前方或左前、右前方触及。③阴道检查配合腹部触诊可触及胎儿颏部。④B超检查首先确定胎儿脊柱方位,再根据超声多指标(胎枕位置、脑中线、眼眶、鼻方位及下颏位置)综合判断胎头方位。胎儿眼眶、鼻及下颏声像图在直后位、枕后位时显示清楚,是鉴别直后位、枕后位与枕横位的重要依据,多可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参 考 文 献

    [1] 凌蔓达,等.头位难产.第1版.重庆出版社,1990.

    [2] 苏应宽实用产科学.第1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百拇医药(全锦女 王冶 尤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