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3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346733
不同药物联合应用米非司酮在终止瘢痕子宫中期妊娠中的疗效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15日 叶永生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药物联合应用米非司酮在终止瘢痕子宫中期妊娠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以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之间所收治的81例瘢痕子宫中期妊娠患者为观察对象,利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实验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使用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Bisihop评分结果与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药物联合应用米非司酮用于终止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具有较为理想的流产成功率,缓解产妇痛苦,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

    不同药物;米非司酮;终止瘢痕;子宫中期妊娠

    随着我国剖宫产率的不断提高,瘢痕子宫再妊娠的发生率也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瘢痕子宫中期妊娠作为高危的引产影响因素,其危险性已经得到了临床医学工作者的广泛认可,为了进一步减轻引产治疗的不良后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通过安全、合理的方式进行药物引产已经逐渐成为了妇产科研究的重点。米索前列醇和利凡诺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药物。本次临床研究对不同药物联合应用米非司酮在终止瘢痕子宫中期妊娠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以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之间所收治的81例瘢痕子宫中期妊娠患者为观察对象,产妇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为(30.4±6.5)岁。其中,15例初产妇,66例经产妇,32例产妇有剖宫产手术史。所有产妇在引产治疗前均接受了肝肾功能、心电图、血尿常规和超声检查,且检查结果未见异常,同时排除不愿接受药物治疗,以及有引产禁忌证的产妇。利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1例,对照组40例,且两组产妇各项临床资料对比统计学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

    全部研究对象均实施50 mg米非司酮口服治疗,2次/d,早晚分别用药,晚间药量减半,连续治疗2 d后,改为每天用药1次。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向腹部羊膜腔注射浓度为0.5%的20 ml利凡诺,并口服米索前列醇,每次200 μg,如果患者行米索前列醇治疗6 h后未发生较强宫缩,则再行200 μg米索前列醇。对照组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上,仅行浓度为0.5%的20 ml利凡诺经腹部羊膜腔内注射。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前后,分别观察和记录超声、心率、血压、肝肾功能、心电图、血尿常规等常规检查结果,并行呼吸、体温、脉搏等情况监测,通过肛查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Bishop评分。

    显效,指患者评分提高量大于3分;有效,指患者评分提高量在1至2分之间;无效,指患者评分未见任何提高。总有效率=(显效+有效)/病例总数×100%。依据《妇产科学》制定的标准:完全流产,指的是胎儿完全从胎盘娩出;不完全流产,指的是胎儿虽然娩出,但胎膜及胎盘未彻底娩出;无效,指的是治疗48 h后未终止妊娠,总有效率=(完全流产+不完全流产)/病例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17.0软件对本次临床观察的所有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患者的数据资料进行卡方检验分析,使用t检验分析计量数据,若P<0.05,则说明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Bishop评分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前Bishop评分结果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药物治疗,实验组产妇的Bishop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两组观察对象实验数据对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如表1所示。

    2.2 引产效果

    实验组产妇的总流产率为100%,对照组产妇的总流产率为97.5%,两组产妇总流产率对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如表2所示。

    3 讨论

    中期妊娠指的是产妇宫颈仍为未完全成熟阶段,无法同步表现出宫颈扩张与宫缩,导致宫颈扩张潜伏期延长,引产治疗会给产妇造成较大的痛苦,加之瘢痕子宫的发生,会进一步加大扩张宫颈的难度,且宫缩的持续强烈发生又会导致产妇因宫颈未成熟而出现宫缩乏力症状,延长产程,附属物和胎儿会在引产过程中被强行排出,进而易导致产妇发生宫颈撕裂或是子宫下段瘢痕破裂,最终对产妇的生理机制带来无法避免的损伤。米非司酮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种孕激素受体拮抗剂,其作用机理在于利用水平上的分子竞争与受体相结合,而产生抗孕酮作用,进而对绒毛及组织内蜕膜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妊娠产物死亡[1]。利凡诺具有较为理想的子宫平滑肌收缩作用的诱发功能,可以加强子宫的收缩能力,软化宫颈,同时,通过产妇自身的雌激素和孕酮水平降低,对妊娠造成破坏,并促进分娩过程的发生[2]。

    本次结果表明,利用米索前列醇治疗,可以在利凡诺及米非司酮加强宫缩并将胎儿杀死的情况下,尽快调整产妇子宫,使胎儿处于娩出状态,进而提高分娩有效率,缩短产程[3]。

    综上所述,不同药物联合应用米非司酮在终止瘢痕子宫中期妊娠中,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5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