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3年第20期
编号:12686702
婴儿过敏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诊治及相关文献复习(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7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0期
     4 机制

    食物过敏发生机制通常分为IgE介导和非IgE介导的反应,前者属于I型变态反应,在进食后几分钟出现症状,可以累及皮肤、呼吸道等部位,部分胃肠道症状,如口腔过敏综合征,在婴幼儿里大概占2.5%~5.5%,而成人则占2.3%,无特异性。而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涉及其他Ig、免疫复合物及T细胞介导的的免疫多种机制,常于进食后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出现症状。消化道过敏发生机制多属于此类[7-9]。

    5 临床表现

    胃肠道过敏可表现为胃痛、恶心、呕吐、厌食及其他胃食道返流症状,尚可表现为腹胀、腹痛、腹泻、排粘液便等。大部分婴儿的食物过敏即以胃食道返流为最早出现的症状,病例1中患儿在既往病史即是以呕吐为主,病例2也伴有呕吐症状,而病例3则以腹泻为主。而对于慢性患者而言,26%会有便秘症状。如果反复暴露自己于过敏原下,可能有各种营养不良的综合表现,如体重减轻、倦怠乏力、多种维生素缺乏及电解质紊乱,儿童生长发育受限等。在上述病例三例患儿中,均有不同的体重不增现象。同时有大量临床资料证明,食物过敏也是小婴儿小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在上述病例中,三者大便潜血均呈阳性,提示均有不同程度消化道出血,且3例患儿均有缺铁性贫血,除了本身处于生理性贫血期外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0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