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3年第33期
编号:12677940
旋转体位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60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1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33期
     【摘要】 目的 观察旋转体位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7月本院肛肠科慢性结肠炎患者60例, 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采用旋转体位、对照组 采用传统体位(左侧卧位)进行保留灌肠, 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综合疗效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旋转体位保留灌肠可减少药液外溢, 使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延长,利于药液与溃疡面的接触,提高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旋转体位;灌肠;慢性结肠炎

    慢性结肠炎(chronic colitis)也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是一类多种病因引起的、异常免疫介导的肠道慢性及复发性炎症, 有终身复发倾向。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 多见于20~40岁, 以反复发作的腹泻、腹痛、黏液便或脓血便为主症, 本病患病率在近年来有增加趋势[1] 。2012年12月~2013年7月, 平顶山市中医院肛肠科运用旋转体位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取得满意效果, 现介绍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均为肛肠科住院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60例, 实验组:男30例, 女30例;对照组:男25例, 女35例;年龄20~60岁平均(35.16±40.45)岁, 病例均行结肠镜检查, 并排除其他的肠道疾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2 诊断标准 诊断依据参照2013年版《内科学》[1]及《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诊断标准[2]具体标准如下:①具有持续或反复发作腹泻和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 伴有(或不伴有)不同程度全身症状者, 在排除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急性自限性结肠炎、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及结肠CD、放射性肠炎、缺血性肠炎等基础上, 具有上述结肠镜检查重要改变中至少1项及黏膜活检组织学所见可以诊断本病。②初发病例、临床表现、结肠镜改变不典型者, 暂不诊断, 需随访3~6个月。③本病组织病理改变无特异性, 各种病因均可引起类似的肠道炎症改变, 只有在认真排除各种可能有关的病因后才能做出诊断。
, 百拇医药
    1. 3 病例纳入标准 入选时年龄20~60岁, 符合上述国家诊断标准。

    1. 4 病例排除标准 合并严重的神经和精神疾病的患者;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等疾病的患者及孕妇或哺乳期妇女, 有严重并发症者, 如肠梗阻、肠穿孔、结直肠癌、中毒性结肠扩张等及其他不符合纳入标准者。

    1. 5 治疗方法

    1. 5. 1 灌肠选用中药组成方硝黄合剂 芒硝15 g、大黄15 g、黄柏12 g、苦参12g、苍术10 g、白癣皮15 g、地榆10 g、当归15 g、赤芍15 g、皂刺15 g、甘草6 g。

    1. 5. 2 具体方法有专业护理人员操作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采用直肠注入法, 每剂中药常规水煎, 取液200 ml, 用纱布滤过沉渣, 装瓶密闭。每天嘱患者排完大便后, 取药100 ml, 把药液温度控制到39~42℃, 用灌肠机连接吸痰管轻轻插入肛门约25 cm左右, 药液注完后在注入温开水5~10 ml, 随后拔出吸痰管。2次/d, 上午1次, 晚上睡前1次。实验组取旋转体位:灌肠完毕后根据病变部位采取不同的体位。要求患者每20 min变换1次体位,以后取自由体位, 每30d复查一次结肠镜, 30 d为1个疗程。对照组:取左侧卧位, 方法同实验组。观察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及临床疗效[3]。
, http://www.100md.com
    1. 6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1. 7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和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二辑制定的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 结肠镜检查溃疡愈合, 糜烂面消失, 黏膜光滑, 色泽正常, 血管走行清晰。有效:症状、体征消失, 结肠镜检查溃疡病灶减少或缩小50%以上。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 结肠镜检查病灶无明显改变。

    2 结果 见表1。

    经统计学处理对照组和实验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中医无溃疡性结肠炎病名, 据其临床表现应归属于祖国医学中医内科“泄泻”、“痢疾”、“便血”、“肠风”或“脏毒”等范畴。本病主要病变在于脾胃与大小肠, 而与肝肾关系密切。而脾虚、湿盛、血瘀是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外因与热邪、湿邪关系最大, 内因则与脾虚关系尤为重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气在下, 则生飧泄。”久泄、便脓血的病机在于 “脏阴有寒, 腑阳有热。《难经·五十七难》认为食后即泄, 肠鸣切痛为大肠泄, 泄而便脓血, 小腹痛为小肠泄。气虚, 清阳不升, 气陷于下, 可出现腹胀、泄泻等, 所以宜选用“清热解毒, 活血去瘀, 燥湿止痢, 补气升阳”等治疗方法。本方来自本科室常用方, 组方严谨, 疗效确定[4]。
, http://www.100md.com
    传统灌肠法无论病变在何处, 均采用左侧卧位进行保留灌肠, 药液不能与病变粘膜充分接触,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不高, 从而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本研究通过研究旋转体位保留灌肠及左侧卧位保留灌肠来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通过灌肠后根据不同的病变部位采取不同的体位, 患者每20 min变换一次体位, 这样能将药液送达结肠深部,使药液与肠内的病变部位有充足的接触时间, 药液在肠内吸收面积明显扩大, 从而利于药液的充分吸收, 提高了治疗效果。综上所述, 旋转体位明显高于左侧卧位灌肠法, 且方法简便易行 , 不存在不良反应, 疗效确切,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葛均波, 徐永健.内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385-390.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中华内科杂志, 2001, 40(2): 138-141.

    [3] 颜菱, 刘达云, 等. 旋转体位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40例疗效观察.山东医药, 2009, 49(29):51-51.

    [4] 冀春丽, 宋红旗, 等.溃结灌肠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中国中医药远程教育, 2013, 6(11):12., 百拇医药
------
    孟雪燕 平顶山市中医院肛肠科;

    【摘要】目的观察旋转体位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7月本院肛肠科慢性结肠炎患者60例,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旋转体位、对照组采用传统体位(左侧卧位)进行保留灌肠,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综合疗效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旋转体位保留灌肠可减少药液外溢,使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延长,利于药液与溃疡面的接触,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旋转体位 灌肠 慢性结肠炎

    【分类号】R259

    慢性结肠炎(chronic colitis)也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类多种病因引起的、异常免疫介导的肠道慢性及复发性炎症,有终身复发倾向。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以反复发作的腹泻、腹痛、黏液便或脓血便为主症,本病患病率在近年来有增加趋势[1]。2012年12月~2(孟雪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