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4年第27期
编号:12642490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9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7期
     【摘要】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属于一种表现形式为玻璃体炎、急性葡萄膜炎、视神经病变、闭塞性视网膜血管炎、融合性坏死性视网膜炎, 后期伴有视网膜脱离的一种眼部综合征。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在1971年由日本第一次报道, 在1983年正式命名成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此病的发病几率男性要比女性多, 比例大概为1.5:1.0, 20~50岁属于此病的发病高峰期, 其中以单眼发病比较多, 但是也有患者属于双眼先后发病,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发病急、进展较快、治疗相对困难、患者预后差, 所以早期进行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关键词】 急性视网膜坏死;诊断;治疗方法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病因在1982年才被发现, 在使用电镜检查一位67岁男性患者摘除的眼球时, 第一次发现在其病灶之内有嗜酸性核内包涵体, 也就是一种类似于疱疹的颗粒, 在之后通过视网膜活检以及体外培养, 确定了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疱疹病毒对视网膜进行了感染[1, 2]。随着现今病原学诊断的不断发展, 此病已经得到证实的病毒有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少数患者在发病之前的几周会出现程度不一的急性水痘以及皮肤带状疱疹, 这说明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传播途径和毒血症的传播相关[3]。

    1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比较多样化, 一般以虹膜睫状体炎或者是巩膜炎起病, 其中包括红眼、前房细胞及蛋白有羊脂状角膜后沉着物、疼痛等症状。比较典型的早期症状为患者视网膜外层有黄白色病灶 ......
------
    李丽萍 陈前 曾涛 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

    【摘要】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属于一种表现形式为玻璃体炎、急性葡萄膜炎、视神经病变、闭塞性视网膜血管炎、融合性坏死性视网膜炎,后期伴有视网膜脱离的一种眼部综合征。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在1971年由日本第一次报道,在1983年正式命名成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此病的发病几率男性要比女性多,比例大概为1.5:1.0,20~50岁属于此病的发病高峰期,其中以单眼发病比较多,但是也有患者属于双眼先后发病,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发病急、进展较快、治疗相对困难、患者预后差,所以早期进行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关键词】 急性视网膜坏死 诊断 治疗方法

    【分类号】R774.1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病因在1982年才被发现,在使用电镜检查一位67岁男性患者摘除的眼球时,第一次发现在其病灶之内有嗜酸性核内包涵体,也就是一种类似于疱疹的颗粒,在之后通过视网膜活检以及体外培养,确定了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疱疹病毒对视网膜进行了感染[1,2]。随着现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3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