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5年第4期
编号:12620992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的发病机制分析及治疗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15年2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4期
     【摘要】 垂体或下丘脑引发的多种疾病, 可能对垂体内分泌功能造成影响, Tuition全部或者大部分受到破坏, 则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内分泌腺功能下降, 主要累及腺体为甲状腺与性腺、肾上腺皮质等, 在临床上将其称为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本文主要对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的发病机制进行分析, 并探讨治疗进展。

    【关键词】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发病机制;治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04.176

    下丘脑为人体神经的高级调配中枢, 也是机体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转换站。妊娠期因胎盘雌激素与泌乳素对下垂体分泌进行刺激, 使垂体增大, 较正常大3倍左右[1]。垂体增大后受骨性限制, 急性缺血状态下发生肿胀, 极易导致垂体受损, 一旦缺血, 则可能引发脑循环血液不足, 难以建立侧肢循环, 脑部缺氧、缺血症状先经垂体柄水平开始, 经垂体前叶延伸, 患者的缺血时间增加, 而其坏死程度就会越严重。可见, 下丘脑神经中枢破坏、垂体血供破坏等均会引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

    1 发病机制与病因

    1. 1 下丘脑、垂体附近肿瘤 肿瘤是造成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主要因素, 成人出现垂体腺瘤最为常见, 儿童则常见颅喉管瘤。肿瘤对垂体正常组织造成压迫, 形成垂体的正常血供组织破坏, 导致下丘脑的激素分泌与抑制受影响, 从而出现垂体功能减退 ......
------
    孙建 盘锦市中心医院;

    【摘要】垂体或下丘脑引发的多种疾病,可能对垂体内分泌功能造成影响,Tuition全部或者大部分受到破坏,则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内分泌腺功能下降,主要累及腺体为甲状腺与性腺、肾上腺皮质等,在临床上将其称为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本文主要对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的发病机制进行分析,并探讨治疗进展。

    【关键词】 垂体 前叶功能减退症 发病机制 治疗

    【分类号】R584.2

    3讨论据相关研究显示[2],女性发生各种精神障碍疾病的概率均比男性更高。本研究也显示,女性的抑郁阳性率、焦虑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男性(P0.05),这与文献报道相符。本次研究显示,体检者的SDS、SAS评分均与FT4、FT3、LDL-C、TG、DBP、SBP、BMI呈负相关。LDL-C与SDS、SAS评分呈负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8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