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5年第15期
编号:12603584
艾灸治疗乳腺增生疼痛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5年5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5期
     【摘要】 目的 探讨艾灸对乳腺增生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将120例乳腺增生疼痛女性患者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 对照组给予口服乳痹消,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艾灸双侧的足三里穴, 共治疗14 d,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 对照组总有效率93.33%,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艾灸治疗乳腺增生疼痛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艾灸;乳腺增生;疼痛

    乳腺增生是女性的多发病, 在乳腺疾病中发病率最高, 其多发于女性30~50 岁, 高峰年龄为35~40岁, 目前其发病率还在上升。乳腺增生病程较长并且容易复发, 主要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疼痛还伴有月经不调、烦躁易怒、大便秘结等症状, 严重影响女性的日常生活[1]。作者从事临床工作9年发现乳腺增生疼痛的患者在口服乳痹消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艾灸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2月~2014年6月收集厦门市中医院乳腺外科门诊收治的乳腺增生疼痛女性患者120 例, 符合《现代中医乳房病学》相关诊断标准[2]:乳房有痛感, 刺痛、胀痛或是隐痛, 其疼痛可向腋下、肩胛部放射, 并且与月经以及情绪、压力、环境变化等有关, 疼痛持续3个月或间断3~6个月没有缓解;一侧或是两侧乳房有一个或多个肿块, 其大小不一, 分布于整个乳房, 并且与周围组织之间界限不清, 不与皮肤和深部组织粘连, 触之可移动, 有痛感。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各60例。对照组年龄20~50岁, 平均年龄35 岁, 病程最短2个月, 最长12 年;治疗组年龄22~50岁, 平均年龄36岁, 病程最短3个月, 最长13年;发病部位:乳房一侧50例, 双侧7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口服乳痹消(辽宁好护士药业有限公司, 100片/瓶), 5~6片/次, 3次/d。治疗组在此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艾灸(用清艾条灸)双侧的足三里穴, 操作方法:将清艾条一端点燃, 对准一侧足三里穴, 在约距离皮肤0.5~1.0寸左右施灸, 使患者局部皮肤有温热舒适感便可, 一般每侧灸15~20 min, 使皮肤稍呈红晕即可, 2次/d, 7 d一个疗程, 共治疗2个疗程, 老年人可于每日临睡前30 min左右施灸。施灸时注意避风 , 月经期除外。
, 百拇医药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痊愈:患者疼痛完全消失; 显效:疼痛消失;有效:患者疼痛减轻;无效:患者疼痛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 对照组总有效率93.33%,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 讨论

    乳腺增生病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 也是女性最常见的慢性乳腺肿块。其属中医学乳癖范畴, 病因多为情致不遂, 可伤及肝、脾、胃, 从而导致气滞血瘀、痰凝成核聚于乳腺经络、乳腺经脉阻塞不通。从经络论治, 乳房属足阳明胃经, 乳头属足厥阴肝经, 因此治疗以肝胃为根本, 予疏肝经郁滞。现代医学认为, 乳腺是多种内分泌激素的靶器官, 当雌激素与孕激素比例失衡, 雌激素相对或绝对升高、孕激素绝对或相对降低时, 可导致乳腺增生过度或复旧不全而形成增生, 临床表现为乳房疼痛、肿胀和乳房肿块, 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故应积极治疗。
, 百拇医药
    若单纯给以口服药物治疗, 见效较慢, 患者也往往因不能坚持服用而使病情容易反复, 或是有其他变化。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 是历代医家所推崇的养生保健要穴。中医认为, 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五脏六腑赖之充养, 是生命的根本。所以, 调补脾胃的重要穴位足三里可以补益气血, 扶正培元, 保健防病、强身健体。艾灸对人体机能的调理具有整体性, 通过艾灸“足三里”, 促进气血运行, 起到温中散寒、化瘀消肿、疏肝解郁、行气活血止痛、健脾补胃、增强正气及机体的免疫功能的作用, 从而发挥其防病强身、延年益寿的作用。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 外膝眼下3寸, 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处。

    唐代王焘在其所编著的《外台秘要》中如是说:“凡人年三十以上, 若不灸三里, 则令人气上眼暗, 以三里下气。”中国民间流传着“灸一次足三里等于补一只老母鸡”的说法。可见艾灸足三里的养生保健作用已深入人心。本文治疗组患者艾灸配合乳痹消口服治疗后乳腺增生疼痛总有效率100.00%, 而对照组总有效率9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艾条既便宜, 操作简单, 患者可自己操作, 医从性较高, 经济、实惠又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非, 吴开明.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及实验研究概况.时珍国医国药, 2008, 19(3):622.

    [2]谭卉妍.艾炷穴位配合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观察及护理. 光明中医, 2012, 27(2):364.

    [收稿日期:2015-01-14], http://www.100md.com(郑振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