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6年第10期
编号:12854207
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0期
     【摘要】 目的 探讨给予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122例下肢骨折患者, 通过抽签法分为C1组及C2组, 各61例。C1组采用常规护理+围术期护理;C2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深静脉血栓出现情况、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患肢肿胀情况。结果 经干预后, C1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患肢肿胀率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C2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 临床给予围术期护理, 能够有效预防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情况, 将患者的患肢肿胀程度有效缓解, 缩短住院时间, 促进患者的疾病康复。

    【关键词】 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围术期护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0.153

    深静脉血栓主要指的是患者血液于深静脉内部表现出不正常凝结的现象, 导致患者静脉内表现出阻塞性血凝块的情况, 严重的情况下导致患者继发出现肺动脉栓塞, 从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1]。为了确定最佳的干预方法, 本文主要针对本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 临床选择围术期干预的方法进行并发症预防, 最终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几率获得有效降低, 现将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22例。通过抽签法分成C1组及C2组, 各61例。C1组男41例, 女20例;年龄42~79岁, 平均年龄(52.3±8.9)岁;合并糖尿病31例, 合并高血压30例。C2组男42例, 女19例;年龄43~81岁, 平均年龄(52.5±9.5)岁;合并糖尿病32例, 合并高血压2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C2组患者选择骨科常规护理的方法, 主要包括对下肢骨折患者介绍住院的环境, 对患者讲解疾病情况, 介绍临床医师以及护理人员, 将患者的内心疑虑以及陌生感有效消除[2]。C1组患者在C2组基础上给予围术期护理, 最终对两组下肢骨折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对比。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平均住院时间、患肢肿胀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后, C1组出现深静脉血栓患者1例, 发生率为1.64%;C2组深静脉血栓患者6例, 发生率为9.84%。C1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4.6±2.6)d;C2组为(18.9±3.5)d。C1组患者出现患肢肿胀的患者2例, 发生率为3.28%;C2组患者出现患肢肿胀的患者9例, 发生率为14.75%。两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通过对下肢骨折患者给予围术期护理干预, 针对深静脉血栓发挥了显著的预防效果, 具体步骤如下。

    3. 1 对患者给予术前护理 ①针对患者的饮食结构进行合理调整, 禁止患者进食富含胆固醇的食物以及辛辣食物。要求患者需要多饮水, 将患者的血液粘稠度有效降低。②针对因为肥胖、具有吸烟习惯以及患有心血管疾病导致出现深静脉血栓的相关诱因进行仔细评估, 针对患者选择有效方法给予护理干预[3]。

    3. 2 对患者给予术后护理

    3. 2. 1 对下肢骨折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认真观察 对于表现出深静脉血栓的患者, 其临床症状以及临床体征不典型, 并且因为患者表现出下肢肿胀症状以及下肢疼痛症状等, 往往难以早期识别患者的相关症状。对此完成手术后的1 d, 需要对患者的肢体感觉、运动情况以及静脉充盈情况进行认真观察。一经发现患者具有出现深静脉血栓的迹象, 立即通知临床医师选择有效方法进行治疗[4]。

    3. 2. 2 对患者实施体位护理 完成手术后, 将患者的患肢抬高, 直至超过患者心脏平面的距离为20~30 cm, 避免选择硬枕垫置在患者的小腿位置, 防止对患者的静脉回流造成影响。针对患者认真做好患肢保暖工作, 避免因为冷刺激导致患者出现静脉痉挛的现象。有效确保患者的负压引流始终通畅, 避免出现引流管扭曲以及引流管堵塞的现象, 从而有效避免出现局部血肿的现象[5]。

    3. 2. 3 要求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完成手术后要求患者合理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针对肌肉泵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 从而有效促进患者下肢静脉窦血液发生向心回流。

    3. 2. 4 针对患者的下肢静脉进行有效保护 将患者的静脉穿刺水平提高, 做到一次成功, 防止在同一静脉以及同一部位多次实施穿刺, 将患者的左下肢血管有效避开, 在选择针对静脉表现出刺激性药物进行干预的过程中, 需要密切注意。

    总之, 针对下肢骨折患者, 临床给予围术期护理, 能够有效预防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情况, 降低患者出现系列疾病并发症的几率, 成功提高下肢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谭艳庆.下肢创伤性骨折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的循证护理.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1, 17(6):162-163.

    [2] 蔡新良, 谭晓珍, 施海红, 等.下肢骨折手术高危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实用临床医学, 2013, 10(1):119-120.

    [3] 王丽梅.预防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35):294-295.

    [4] 张凌.系统护理干预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并发症的预防作用. 中国基层医药, 2011, 18(15):2153-2154.

    [5] 王梅清.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 24(5):2146.

    [收稿日期:2015-10-27], 百拇医药(单廷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