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6年第18期
编号:12868890
高海拔地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彩超检查的临床价值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6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8期
     【摘要】 目的 通过总结高海拔地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表现(CDFI), 以期达到临床上尽早诊断, 及时治疗,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76例高海拔地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 对比分析患者双侧下肢深静脉的彩超表现, 并分析其基础病因。结果 76例高海拔地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 28例急性期患者彩超表现为低回声团充填, 43例亚急性期患者表现为稍强回声团充填, 5例慢性期患者表现为强回声团充填, 静脉管壁毛糙增厚明显, 管腔内径正常或变小;均为单侧发病, 左下肢41例, 右下肢35例;26例发生在股静脉, 18例发生在腘静脉, 32例发生在股静脉-腘静脉-胫前后静脉;基础疾病中, 肿瘤14例, 糖尿病14例, 心功能不全8例, 高脂血症16例, 贫血12例, 外伤8例, 病因不明4例。结论 高海拔地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彩超表现典型, 特别是伴有基础疾病的患者, 应该常规做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 以尽早发现深静脉血栓,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肢深静脉血栓;高海拔地区;临床价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8.05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之一, 也是一种危急症。患者常常因为下肢肿胀、患侧下肢肿痛、皮肤改变而就诊。血液高凝状态、血流缓慢、血管壁损伤等因素, 是导致本病主要的原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 如果治疗不及时, 常常导致一些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急性期, 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致命性肺栓塞的情况;慢性期, 可能会表现出深静脉血栓后遗症遗留的情况, 严重者甚至导致患者下肢永久性损害。因此, 及时明确诊断、尽早进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高海拔地区, 因其较为特殊的环境、条件限制,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表现出一些特殊性, 彩超检查也有一些特殊表现和特别的临床价值。现将收集的一部分高海拔地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病例资料及彩超检查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3月~2015年12月来本院就诊检查的76例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 并对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观察其血管的管壁结构、内径、管腔内是否存在异常回声、血管腔内血流状况。其中男40例, 女36例, 年龄29~75岁, 平均年龄(54.8±10.6)岁。

    1. 2 仪器与方法 采用西门子X3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进行诊断, 探头频率为5~10 MHz, 针对下肢肥胖及表现为严重肿胀的肢体, 选择3.5~4.5 MHz低频凸阵探头进行检查。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仰卧位、俯卧位或坐位。患者采取仰卧位时, 双下肢需要保持外展、外旋位, 保证下肢得以充分暴露, 膝关节稍微曲折, 尽可能地放松肢体。顺着患者静脉走向对双侧股总静脉、髂深静脉、股浅静脉和腘静脉以及胫前、胫后静脉等进行依次检查。必要时, 对患者的双侧髂外静脉、髂总静脉以及下腔静脉进行探查。选择二维超声、彩色血流信号、彩色多普勒以及探头加压系列方法对患者上述静脉实施横切、纵切扫查。先应用二维超声观察血管内径、管壁及管腔内部回声。然后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来对管腔内血流显示状况进行观察, 是否存在血液反流、充盈缺损以及血流显示等现象。使用脉冲多普勒对血管内的血液反流时间、血流速度以及频谱形态进行检测。对于疑似血栓的部位需要轻微加压探头, 若在加压之后, 患者的静脉腔不存在显著变化, 或者只有部分压瘪, 则表明患者下肢静脉存在血栓。

    1. 3 静脉血栓的分期标准 ①急性期:发生<2周的血栓;②亚急性期:发生在 2 周~6 个月的血栓;③慢性期:发生在>6个月的血栓未溶解, 被纤维原细胞浸润, 逐渐发生纤维化而形成的血栓。

    2 结果

    2. 1 血栓部位 76例均为单侧发病, 发生在左下肢 41 例(53.9%), 右下肢35例(46.1%)。其中股静脉(包括股总、股浅、股深)26 例(34.2%), 腘静脉18例(23.7%), 多部位(发生在股静脉-腘静脉-胫前后静)32例(42.1%)。

    2. 2 血栓类型 急性期血栓28 例(36.8%), 表现为均匀的偏低回声, 完全或不完全充填于管腔内, 管径扩张, 探头加压管腔不能压瘪, 血栓在管腔内可自由飘动或挤压后飘动, CDFI 可见栓塞部位完全无血流信号或仅探及少量血流信号, 在乏氏试验或远端肢体挤压试验后管腔内仍无血流信号充盈;亚急性期血栓43 例(56.6%), 表现为管腔内实性中等回声, 管径大部分为正常, 探头加压后管径可压缩但不能完全被压瘪, 血栓粘附于管壁不再自由浮动, CDFI 可见血栓边缘处较细的条状或缝隙状血流信号;慢性期血栓5 例(6.6%), 表现为强回声或偏强回声, 紧密附着于静脉管壁, 与管壁广泛粘连, 静脉管壁毛糙增厚, 管腔内径正常或变小, CDFI 可见血栓处彩色血流充盈缺损。

    2. 3 基础疾病 7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 肿瘤14例, 糖尿病14例, 心功能不全8例, 高脂血症16例, 贫血12例, 外伤8例, 病因不明4例。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检查方法有X线造影、CT及彩超检查。虽然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金标准”是 X 线静脉造影, 但这是一项侵入性检查, 且对孕妇、碘过敏者及肾功能不全者禁用。CT检查算是一项非侵入性检查, 但因为也是放射检查及增强时需要静脉注入造影剂, 仍然存在孕妇、过敏者等禁忌证。对高海拔地区的患者来说, 做放射检查较难, 有的医院根本没有设备, 本院条件较好, 但仍然不能常规做, 故更不能对急诊患者进行X线造影检查及CT检查。而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无创性检查, 使用方便、经济, 它不但可以迅速确定血栓的部位、形态、范围和回声特征, 还可以了解阻塞情况和侧支循环的形成情况。彩超检查是临床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诊断的一种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本文中76例患者均选取彩超检查为首选检查方法, 除了其中5例慢性期深静脉血栓患者接受了深静脉X线造影或CT增强检查, 其余患者均只是依靠彩超检查指导临床。, 百拇医药(高崇禄 郝军 马真安)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