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6年第19期
编号:12866742
电针联合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7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9期
     1.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和准备工作, 包括X线、CT、MRI检查, 确定椎体及进针角度;行心电图、血尿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检查;术前30 min给予抗生素静脉滴注[2]。甲组患者行PKP治疗, 帮助患者选择俯卧位, 在C臂X线机透视下, 确定穿刺点, 常规消毒铺巾, 采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在透视下, 将穿刺针与塌陷终板平行, 侧位针尖缓慢进针, 到达椎体前中1/3, 将导针安装好, 置入球囊, 并将造影剂缓慢注入, 便于球囊充分扩张, 透视下见椎体高度恢复后, 可停止加压, 将显影剂抽出, 在C臂X线机引导下, 于病椎体中缓慢注入骨水泥, 待骨水泥全部凝固后, 将导针拔出。嘱咐患者保持俯卧位15 min, 确认无异常情况发生后, 可送回病房[3]。乙组患者采用PVP治疗, 体位、穿刺点、麻醉等操作方法与甲组一致, 安装好导针后, 在其引导下将空心导管钻入病椎中, 液体单体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粉末按1∶2比例混合[4], 调至均匀黏稠状, 采用压力注射器推注入病椎中, 借助C臂X线机观察注射情况, 骨水泥达到椎体后壁时, 停止注射, 导管缓慢转动, 待骨水泥完全固定, 拔出导管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8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