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6年第34期
编号:13070493
营口市2005~2014年猩红热流行特征(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2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34期
     【Key words】 Scarlatina;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是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 多见于小儿[1-3], 3~7岁儿童居多。猩红热临床症状为发热、咽峡炎, 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 疹退后留有明显脱屑[4, 5]。古代中医将猩红热描述为阳毒、斑、疾疹、痧症等。猩红热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尤以冬春之季发病最多, 潜伏期2~5 d, 一般2~3 d, 人群普遍易感。近年来猩红热由以往的温和型转向恶化, 2011年香港发生猩红热暴发流行, 6例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 其中2例死亡[6], 有研究表明, A族链球菌(GAS)阳性的猩红热患儿, 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及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耐药[7-9], 因此, 猩红热防制不容忽视, 本文通过对2005~2014年营口市猩红热疫情进行分析, 提出防控建议,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05~2014年猩红热疫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12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