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7年第6期
编号:13004824
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7年2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6期
     【摘要】 目的 对新生儿黄疸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研讨。方法 92例新生黄疸患儿, 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46例。实验组应用早期护理干预, 对照组则进行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3.48%, 高于对照组的69.57%(P<0.05);实验组在新生儿各项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生儿黄疸患儿中采纳早期护理干预, 效果明显, 可有效对患儿血清胆红素的排出起到促使的作用, 并对临床症状加以改善,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护理干预;早期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6.090

    新生儿黄疸是因患儿体内血清当红素升高而引起的, 主要临床症状是皮肤、黏膜及巩膜而发生黄疸。通常是在分娩后的2~3 d内发病, 如果不及时治疗, 则会对患儿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从而对其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1-3]。因此, 本次研究主要是根据早期护理干预展开在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探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收的92例新生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46例。实验组中男26例, 女20例;日龄5 h~6 d, 平均日龄(3.1±1.0)d。对照组中男28例, 女18个;日龄7 h~5 d, 平均日龄(3.4±0.9)d。另外, 两组患儿都符合新生儿黄疸相关临床症状[4]。本次实验均经过患儿家属同意,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式, 实验组则采纳早期护理干预, 具体内容如下:①早期游泳护理:由受过专业训练的护理人员对患儿每天必须进行1次的游泳進行科学有效安排, 一般时长控制在16~20 min, 并且在游泳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需遵循相关操作规范给患儿肚脐部贴上护脐贴, 而颈部也不例外, 要使用指定游泳圈, 保持水质干净, 室温通常在25~28℃, 水温39℃左右。 ② 早期抚触护理:患儿不仅要实行日常的游泳护理以外, 护理人员还需对其全身开展抚摸治疗, 先从头部进行, 接着经过胸部到腹部, 最后对患儿的背部给予抚触, 以确保血液畅通, 需注意的是, 每次抚摸护理时间长度需≥15 min, 3次/d, 保持6 d。③ 早期光照护理:护理人员先将光疗箱进行消毒, 然后将患儿放置其中, 一般照射温控制在30~33℃, 而箱内湿度设置在55%~65%, 每日照射7~12 h, 而对于严重患儿可延续到24 h。因把患儿放置在光疗箱中, 易让其出现不安心理, 因此需用软毛巾将患儿包裹起来, 适应一会后, 再展开照射, 且对患儿慢慢轻柔, 从听觉和触觉方面展开相对应的安慰, 改善患儿的负面情绪。除此之外, 要注意按时给患儿补充水分, 预防出现不良反应。

    1. 3 疗效判定标准 患儿临床症状消失, 面部呈微黄, 当血清胆红素值<119.8 μmol/L, 为显效;患儿临床表现均有改善, 面色略显黄色, 血清胆红素值大概在135~170 μmol/L, 为有效;当新生儿临床特征无任何缓解, 血清胆红素>205 μmol/L, 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新生儿各项相关指标比较 实验组在新生儿各项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新生儿护理效果比较 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69.57%, 明显低于实验组的93.4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属于新生儿期经常见到的临床症状之一, 据相关研究表明[5-7], 一旦新生儿其血清胆红素值在205 μmol/L以上则会对其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不仅如此, 还会引发败血症、胆道封闭、肺炎等相关并发症, 所以, 针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及护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近几年来, 据我国相关医疗卫生组织研究统计[8-11], 对新生黄疸患儿展开早期护理干预, 可帮助其加快其新生代谢, 且对其胃肠蠕动起到促使的效果, 从而对黄疸的发生率进行有效降低。

    在本研究中, 实验患者采用早期护理干预, 其临床疗效和各项指标情况方面均优于使用传统护理的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早期护理干预, 开展起来简单便捷、经济实惠, 能显著对新生儿血清红素值进行降低, 帮助患儿快速恢复健康, 在临床中是一种理想的护理方案。

    综上所述, 将早期护理干预应用在新生儿黄疸症的治疗中, 可明显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 促使血清胆红素的排出, 进而提高新生儿生命质量, 因此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缪姜英. 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应用效果. 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15):107-108.

    [2]张国宏, 单雯. 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当代医药论丛, 2015(11):83-84.

    [3]刘素兰. 早期护理干预对防治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分析. 养生保健指南:医药研究, 2015(15):138.

    [4]张海霞, 许敏, 胡传凤. 早期护理干预对防治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分析. 当代医药论丛, 2015(14):124-126.

    [5]廖伟琼, 陈华萍, 邓玮筠, 等. 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5(7):107-108.

    [6]郑家琼. 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分析. 世界临床医学, 2016, 10(16):214-215.

    [7]金辉霁, 温静儿. 新生儿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 医药卫生:文摘版, 2016(10):169.

    [8]闫丽娜. 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6, 16(38):262.

    [9]姚丽娟. 早期护理干预对防治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分析. 中国社区医师, 2016, 32(10):168-169.

    [10]冯杏梅, 丘慧. 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临床影响分析. 吉林医学, 2016(2):443-444.

    [11]张宝花. 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研究. 医药卫生(全文版), 2016(12):82.

    [收稿日期:2016-12-30], 百拇医药(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