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8年第4期
编号:13201552
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8年2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4期
     【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2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置换效果优良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9%, 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1.6%,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4.1%, 对照组患者优良率为64.7%,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1%,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6.5%,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效果,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髋关节置换术;应用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4.111

    目前髋关节置换术已经成为骨科常用的手术方式, 主要适用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股骨颈骨折等老年多发性疾病[1-3]。该手术具有创伤性大、手术后易引发切口感染、损伤神经等并发症, 对患者的康复极为不利, 给予患者全面、综合的护理干预尤显重要[4]。本院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广泛开展综合护理干预, 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本院骨科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102例老年患者进行研究, 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51例。观察组患者男34例、女17例, 年龄60~81岁, 平均年龄(71.2±3.3)岁。对照组患者男36例、女15例, 年龄61~82岁, 平均年龄(72.1±3.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

    1. 2. 2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重点做如下工作:①术前护理:请专业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治疗的必要性、手术过程、术中术后配合、术后注意事项及应对措施, 使患者对手术充满信心, 解除患者紧张、焦虑、恐惧心理, 积极乐观的接受治疗。训练患者床上排便, 防止术后因不习惯床上排便引发便秘及尿潴留。训练患者自主咳嗽及做扩胸运动, 促进术后排痰。训练患者髋外展肌、股四头肌的肌肉力量, 尤其加强健侧下肢及双上肢力量, 指导患者使用拐杖或助力器的不负重行走。做好患者术前的皮肤准备工作。②术后护理:a.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防止术后因麻醉药的原因出现生命体征的波动, 予以心电监护,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b.正确的体位摆放:术侧肢体可在膝关节下放置软枕, 防止肢体过度弯曲及过度伸直, 患肢防止内旋内收, 在双下肢间放软枕, 穿防旋鞋或进行下肢的牵引等。c.疼痛护理:术后常规应用镇痛泵, 如仍有疼痛可加用止痛剂, 防止因疼痛诱发心、脑血管病变以及神经内分泌代谢紊乱等。d.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及时处理, 对已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对症处理, 做好心理护理。e.康复护理:锻炼要遵循个体化、全面性、渐进性的原则, 护士进行监督与指导。f.出院指导:出院前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康复计划, 制做成书面材料, 并告之日常饮食、休息与睡眠等内容, 告知来院复查时间并建立随访制度, 定期随诊, 予以院外指导。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 3. 1 术后并发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包括切口感染、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假体周围组织感染等。

    1. 3. 2 髋关节置换效果评价 采用harris评分[5]评价两组患者术后效果, 总分为100分, 评分≥90分为髋关节置换效果优, 评分80~89分为髋关节置换效果良, 评分70~79分为髋关节置换效果尚可, 评分<70表示髋关节置换效果差。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 3. 3 护理满意度评价 出院前为患者或家属发放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 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及不滿意。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术后并发症 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1例, 神经损伤0例, 深静脉血栓0例, 假体周围组织感染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5.9%;对照组患者切口感染4例, 神经损伤1例, 深静脉血栓2例, 假体周围组织感染4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1.6%,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髋关节置换效果 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90分40例, 80~89分8例, 70~79分2例, <70分1例, 优良率为94.1%;对照组患者harris评分≥90分15例, 80~89分14例, 70~79分

    19例, <70分3例, 优良率为64.7%,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护理非常满意44例, 满意5例, 一般2例, 不满意0例, 满意度为96.1%。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29例, 满意10例, 一般9例, 不满意3例, 护理满意度为76.5%,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髋关节疾病多发于老年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最成熟, 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它通过人工髋关节替代病变的髋关节, 纠正关节畸形, 恢复关节活动,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6-9]。护理干预新型护理模式, 以患者的护理诊断为指导, 根据患者康复潜力为患者制定护理干预措施,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能防止常规护理的盲目性, 能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效果[10]。本院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 对患者实施监测病情、心理护理、体位护理、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康复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内容, 大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姚红亚, 周维锋.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焦虑心理及术后骨愈合的影响. 中国现代医生, 2015, 53(29):

    143-146.

    [2]孙红霞, 金蓉, 张万香. 护理干预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预后的效果探讨. 求医问药(学术版), 2013, 11(2):542-543.

    [3]李新丽. 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及护理干预.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3(16):43-44.

    [4]高丽, 王晶. 护理干预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 齐鲁护理杂志, 2012, 23(23):123-124.

    [5]吴微波, 曾宇. 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预防的护理干预. 中国医学创新, 2013(7):69-70.

    [6]刘茜, 陈艳勤. 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1):377-378.

    [7]任喜荣, 王华. 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探讨. 陕西医学杂志, 2015(8):1100.

    [8]康志敏, 孙启才. 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 中国现代医生, 2015, 53(12):147-149.

    [9]张海燕, 郑春兰, 纪宝琼. 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 中外医学研究, 2017, 15(3):77-78.

    [10]南媛媛. 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 医药前沿, 2015, 5(33):251-252.

    [收稿日期:2017-10-17], 百拇医药(陈元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