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046587
8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临床病理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月15日 李满秋
临床病理学,免疫组化,治疗,预后良好,中心型,手术切除,全身化疗,滤泡树突状细胞,鉴别诊断
第1页

    参见附件(681KB,1页)。

    李满秋 湖南省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

    【摘要】目的:探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和治疗,提高对该病变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8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和治疗及预后追踪,并复习文献加以回顾性分析。结果:巨大淋巴结增生症表达B细胞标记物CD20、CD21、CD35,但可见κ和λ两种轻链的表达;手术切除后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均生存,1例为多中心型,予CHOP方案化疗达部分缓解。结论: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是一种交界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多中心型常为恶性结局;本病要与淋巴瘤、类风湿性淋巴结炎鉴别,免疫组化对鉴别帮助很大;手术切除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预后良好,而对于多中心型需行积极的全身化疗。

    【关键词】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 临床病理学 免疫组化 治疗 预后良好 中心型 手术切除 全身化疗 滤泡树突状细胞 鉴别诊断

    【分类号】R446.8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CD)代表的是一种原因不明、组织学改变特殊的淋巴结增生性疾病;1954年Castleman首次提出CD的概念,1956年命名为CD,又称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淋巴样错构瘤等;1972年由Keller等报道了81例,对其病变形态作了较全面的描述[1]。现将笔者收集的湘北省平江地区
------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CD)代表的是一种原因不明、组织学改变特殊的淋巴结增生性疾病;1954年Casdcman首次提出CD的概念,1956年命名为CD,又称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淋巴样错构瘤等;1972年由Keller等报道了81例,对其病变形态作了较全面的描述ru。现将笔者收集的湘北省平江地区8例CD进行系统分析,探讨其临床及病理特征。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681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