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13期
编号:12032515
关于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及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13期
     [摘要] 探讨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发病因素。抽取本院2000年1月~2009年11月消化性溃疡病住院患者资料,从临床症状、X线表现、伴随疾病、发病年龄情况等,讨论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及治疗。消化性溃疡病临床表现为胃排空延缓和胆汁反流,与胃肠肽的作用、遗传因素、药物因素、环境因素和精神因素等有关,找准病因,才可以及时作出正确诊断治疗。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治疗;病因

    [中图分类号] R57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a)-165-02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上常见多发病之一,其发病率约10%左右,主要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临床上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多见,两者比例约为1.56~5.6∶1。

    1 消化性溃疡的病因

    本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酸、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自我消化或胃黏膜屏障被破坏引起。近年来认为溃疡的形成与胃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也有重要关系。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主要有下面几类:

    1.1 胃酸分泌过多

    盐酸是胃液的主要成分,由壁细胞分泌,受神经、体液调节。已知壁细胞内含有3种受体,即组胺受体、胆碱能受体和促胃液素受体,分别接受组胺、乙酰胆碱和促胃液素的激活。当壁细胞表面受体一旦被相应物质结合后,细胞内第二信使便被激活,进而影响胃酸分泌。

    1.2 幽门螺杆菌感染(Hp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在Hp黏附的上皮细胞可见微绒毛减少,细胞间连接丧失,细胞肿胀、表面不规则,细胞内黏液颗粒耗竭,空泡样变,细菌与细胞间形成黏附有蒂和浅杯样结构的组织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5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