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19期 > 正文
编号:12026425
自拟清血祛风饮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7月5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323KB,2页)。

     [摘要]目的:观察清血祛风饮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并与氯雷他定片进行疗效比较。方法:将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应用自拟清血祛风饮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西药氯雷他定片口服。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血祛风饮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肯定。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中药治疗;清血祛风饮

    [中图分类号] R758.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7(a)-109-02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皮肤病,其特征为皮肤骤起风团,瘙痒剧烈,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笔者应用自拟清血祛风汤治疗慢性荨麻疹,收到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患者均为门诊就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0例,男21例,女29例,年龄23~59岁,平均(39.0±9.8)岁,病程4个月~6年,平均病程(25.5±15.9)个月。对照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25~58岁,平均(37.3±9.4)岁,病程4个月~5年,平均病程(24.8±12.9)个月。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以清血祛风汤治疗。每日1剂,水煎2次后分2次服。方药组成:荆芥10 g,防风10 g,蝉衣6 g,薄荷6 g,白蒺藜15 g,白鲜皮10 g,丹皮10 g,生地15 g,栀子10 g,当归10 g,白芍10 g,知母10 g,生甘草6 g。

    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片,每日10 mg,口服。两组治疗期间均停用其他一切药物,疗程4周,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1]。显效:风团消退,瘙痒明显减轻,发作次数减少,时间间隔延长;有效:风团减少,发作次数略有减少,时间间隔略长,瘙痒减轻;无效:风团和瘙痒无改善。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经χ2检验,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病案举例

    患者,女,41岁,初诊日期2008年9月4日。自诉患荨麻疹3年,每次发作时周身出现红色风团,以头部、颈部最为显著,瘙痒剧烈,遇风、遇热或情绪激动时皮肤瘙痒加剧,伴有皮肤灼热感,口干,心烦。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数。证属血分蕴热,风邪袭肤。治以清热凉血,祛风止痒。给予清血祛风饮。治疗4周后,风团消退,瘙痒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

    4 讨论

    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皮肤病,变态反应是其主要发病机制。发病原因为多因素引起的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引起的局限性水肿反应,以时隐时现的风团,伴有瘙痒为特征[2-3]。本病特点是风团发生急骤,消退亦迅速,皮疹大小不等、形状不一,呈鲜红、淡红或苍白色扁平隆起,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可此起彼伏,反复发作,常伴有剧烈瘙痒及烧灼感[4]。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最常见的是特异性抗原进入机体使体内出现免疫反应,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而形成风团[5]。常见原因有:①食物因素,是急性荨麻疹的常见原因,食入鱼、虾、蟹、蛋、奶等容易诱发本病。②药物因素,青霉素、磺胺、血清、疫苗等均可引起荨麻疹。③感染因素,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鼻窦炎、肠炎等与本病的发生有关。④精神因素,精神紧张、接受暗示也可诱发或加重本病。此外,局部皮肤受到摩擦、压力、日光照射、冷热刺激等均可导致荨麻疹的发生。荨麻疹反复发作,病程在2个月以内者称为急性荨麻疹,病程超过2个月者称为慢性荨麻疹。急性荨麻疹发病急骤,风团数目较多,可伴有头昏、头痛、腹痛、腹泻等全身症状。慢性荨麻疹风团时多时少,缠绵难愈,全身症状较轻微。

    因为风团的时隐时现、抓之即起,中医文献称荨麻疹为“隐疹”、“风瘾疹”;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禀赋不耐,又食鱼虾等物;加之外感风热、风寒之邪,风邪客于肌表,致营卫不和,邪郁肌腠而发病;或饮食失节,胃肠积热,不得透达,郁于肌肤;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灼伤阴血,复感风邪而发病。荨麻疹发病与感受“风”邪有密切关系。风为阳邪,其性善行数变,故起病急骤,时隐时现。病久邪气郁于血分,血热生风或热伤阴液,则病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故本病初病在气,久病在血[6]。因此,慢性荨麻疹的治疗,应以清热凉血、活血养血、祛风止痒为要。方中丹皮、生地清血分之热,当归、白芍补血分之虚,荆芥、防风、白蒺藜祛风止痒;薄荷、蝉衣清热疏风;白鲜皮、栀子燥湿解毒;生甘草泻火解毒;知母滋阴清热。诸药合用,清血热、散风邪,使风团得消,瘙痒自止。

    [参考文献]

    [1]吴少祯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2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