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31期 > 正文
编号:12014424
生物反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5日 廖江涛,李 娟,范树元
第1页

    参见附件(1977KB,3页)。

     在治疗前后了解患者便秘伴随症状,如:腹痛、腹胀;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需用手指帮助等);肛门坠胀或疼痛等。同时观察记录患者通便药物的使用及需用灌肠的情况,计算患者大便所需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的统计叙述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McNemar′s检验,计量资料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89例研究对象均顺利完成1个疗程生物反馈治疗,并顺利完成随访。

    2.1 治疗前后便秘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

    排便次数及粪便性状上,89例研究对象中,临床治愈34例(38.20%),显效25例(20.09%),有效10例(11.24%),无效20例(22.47%),总有效率为77.53%,无效率为22.47%。伴随症状上,在腹痛、腹胀、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需用手指帮助等)及肛门坠胀或疼痛等方面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伴随症状的出现明显减少,在通便药物使用或灌肠上,治疗后明显减少(P<0.05),且治疗后排便时间较治疗前缩短,见表1。

    2.2 肛门直肠测压、EMG情况

    治疗后肛门直肠测压与治疗前相比,肛管静息压、肛门最大缩榨压、初始排便感觉、排便紧迫感阈值及最大耐受容量均值均有所下降,但仅排便紧迫感阈值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9例患者在治疗前均有盆底肌反常收缩,而治疗后仅有16例(17.98%)患者仍存在盆底肌反常收缩,73例患者经生物反馈治疗后盆底肌收缩变为协调。

    2.3 结肠通过时间结果

    生物反馈治疗疗程结束后进行复查胃肠通过试验,结果显示,在口服钡条72 h的腹部X线平片上,有74例(83.15%)患者钡条残留小于20%,剩余15例患者中,在120 h的腹部X线平片上仅有11例(12.36%)患者钡条残留大于20%。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根据排便动力学特点将功能性便秘分为3型:慢传输型便秘(STC),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OOC),混合型便秘。其中,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多与肛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直肠对排便反射感阈值异常有关,病因主要有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盆底痉挛综合征、直肠前膨出、盆底下降、直肠内脱垂等。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是指盆底横纹肌由于神经支配异常或反射异常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5],约占成人便秘的8.4%以上。其主要病理生理变化是排便时盆底肌存在协同障碍,肌肉不松弛甚至反常收缩,导致一系列的肛管直肠动力学变化,阻塞盆底出口,从而致大便排出受阻[6]。

    本试验结果显示,生物反馈治疗在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上便秘症状有效率达77.53%,生物反馈治疗后复查EMG示盆底肌反常收缩明显减少(P<0.05),复查结肠通过试验,83.15%恢复正常。进一步证实生物反馈治疗的有效性。与国内外其他报道相符。

    生物反馈治疗目的是训练其用力排便时松弛盆底肌张力,将盆底肌松弛和大便推进协调起来,利于排便,最终使痉挛的盆底肌逐渐恢复正常松弛,保持协调性。自从1987年首次应用生物反馈技术治疗10例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以来,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地平均有效率为73%~76%[7]。最近,Chiarioni G等[8]以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了109例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生物反馈和缓泻剂聚乙二醇的疗效,并进行了2年的随访,研究显示:在患者满意度、临床症状的改善、耻骨直肠肌反常收缩、长期疗效等方面,生物反馈治疗的疗效均明显高于缓泻剂组。Rao SS等[9]对77例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也表明生物反馈治疗不仅在主观症状、排便次数、大便性状、肛直肠测压、球囊排出试验等主客观参数改善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疗法组(饮食、运动和缓泻剂)及假生物反馈组(放松技术),而且在结肠通过时间及满意度方面均优于传统疗法及假生物反馈组。越来越多的研究[10]表明生物反馈疗效优于缓泻剂,已成为出口梗阻型便秘有效的一线治疗。

    影响生物反馈治疗效果的因素值得探讨,有研究示[11],生物反馈的治疗效果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肛直肠压力、盆底肌功能等无密切关系,影响生物反馈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患者的依从性。Nellra V等[12]报道在排便障碍患者中有65%存在心理障碍,说明功能性便秘具有重要的心理因素,心理辅助治疗有重要的地位。同时,有研究发现[13-14],在行生物反馈治疗后,不仅有效治疗患者功能性便秘,而且有助于患者心理障碍的改善。

    综上所述,生物反馈治疗无痛苦、无创伤、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疗效满意,与药物及手术治疗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可广泛在临床开展。

    [参考文献]

    [1]Diamant NE,Kamm MA,Wald A,et al.AGA technical review on anorectal testing techniques[J].Gastroenterology,1999,116(3):735-760.

    [2]季新涛,丁义江.生物反馈治疗便秘的现状[J].结直肠肛门外科,2008,14(6):385-387.

    [3]李娅琳,陈艳敏,唐晓丹,等.不透X 线标志物胃排空及胃肠道通过时间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用放射技术,1999,5(增刊):51-52.

    [4]黄忠诚,刘祺,罗维珍,等.盆底功能失调型便秘的生物反馈治疗[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7,16(12):1184-1187.

    [5]刘宝华.便秘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2:108-127.

    [6]Ger GC,Wexner SD,Jorge JM,et al.Anorectal manometry in the diagnosis of Paradoxical Puborectalis syndrome[J].Dis Colon Rectum,1993,36(9):816-825.

    [7]Chiarioni G,Steven H,Whitehead WE,et al.Biofeedback therapy for dyssynergic defecation[J].World J Gastroentol,2006,12(44):70691.

    [8]Chiarioni G,Whitehead We,pezza V,et.al.Biofeedback is superior to laxatives for normal transit constipation due to Pelvic floor dyssynergia[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77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