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31期 > 正文
编号:12014433
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研究(3)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5日 黄佐贵,杜国伟,殷 波
第1页

    参见附件(2510KB,4页)。

     除TO、TS外,一些研究提出了窦性心率震荡检测的新方法与指标[1]。①震荡频率降低(turbulence frequence decrease):是窦性心率震荡频率分析指标,指代偿间歇后R-R间期值的频率按正弦曲线波方向随时间逐渐降低,该指标是预测心脏性死亡的独立指标。②动态心率震荡(turbulence dynamics):为TS与当时心率的比值(TS/HR),反映窦性心率震荡与室性期前收缩前心率的关系。研究指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S与HR呈正相关,动态心率震荡排除心率影响后,单因素分析为次强危险预测因子,多因素分析为第3强危险预测因子。③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urbulence timing):指TS最大的5个连续R-R间期第1个心搏的序号,震荡斜率的起始时间依赖于心率,反映窦性心率减速现象出现的时间,相对独立,受其他干扰小,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④震荡跳跃(turbuclence jump):是将相邻R-R间期之间的最大差异量化后得到的指标,该指标可以预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植入ICD(除颤器)后室性心动过速与心室颤动的复发率。⑤震荡斜率的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TS):是震荡斜率的5个R-R间期回归直线的相关系数,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有独立预测价值,但危险度较TO和TS低。但无论是正常人还是心血管疾病者的窦性心率每一时间不是绝对规整的,它受呼吸、情绪及心脏神经系统等因素的影响,每时刻都有变化,即使室性期前收缩前后也是如此。本文观察提示窦性心率震荡(TO、TS)不一定能预测死亡率,而死亡率的高低在于该种疾病病变的严重程度。

    [参考文献]

    [1]唐继志.窦性心律震荡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及评价[J].心电学杂志,2009,28(5):373-375.

    [2]刘毅坚,任军梅,张永胜,等.窦性心率震荡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及预测价值[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8,6(8):612-615.

    [3]贾锋鹏,雷寒,秦数,等.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动态变化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9,34(10):1384-1388.

    [4]刘启明,戴朝晖,周胜华,等.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及冠状动脉成形术对其影响[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9,17(4):339-342.

    [5]邓国兰,张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窦性心率震荡[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9,34(4):499-501.

    [6]王德昭,付贵琴,刘小华,等.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对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9,17(30):266-269.

    [7]于凤霞,刘平平,曲昌华.稳心颗粒对急性心肌梗死者心率震荡的影响[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9,18(4):265-267.

    [8]林靖宇,刘军,吴学青.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震荡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J].中国临床医学,2009,16(2):277-278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10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