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077540
多西紫杉醇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放疗增敏作用及机制(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5日 吴大鹏,李磊,程传耀
第1页

    参见附件(2061KB,2页)。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结果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 13.0进行数据处理,多组样本均数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细胞增殖抑制实验

    不同浓度多西紫杉醇作用24 h后,A-549细胞生长均受到抑制,0.01,0.1,1,10,100 μg/ml组的抑制率分别为(3.48±0.42)%,(9.66±0.45)%,(13.47±0.48)%,(26.82±0.79)%,(49.40 ±3.00)%,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西紫杉醇对细胞增殖抑制呈剂量依赖性,本实验选择低细胞毒性的1 μg/ml作为后续增敏实验浓度。

    2.2 细胞放射敏感性

    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单纯多西紫杉醇组,多西紫杉醇+放疗组细胞克隆形成率分别为:(98.56±0.78)%,(88.17±1.84)%,(83.36±0.94)%,(59.55±2.55)%。实验结果显示多西紫杉醇 +照射组细胞克隆形成率低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对细胞周期及其凋亡率的影响

    见表1。

    结果表明,各处理组之间细胞在G2/M期时的比例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放射增敏剂在细胞水平的研究,选用不敏感、低细胞毒性浓度进行放射增敏试验[3],因此选择1μg/ml浓度进行放射增敏试验。本实验1 μg/ml多西紫杉醇作用细胞24 h联合放疗组的细胞克隆形成率为(59.55±2.55)%, 低于空白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单纯多西紫杉醇组细胞克隆形成率,郑大世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步证明:多西紫杉醇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有放射增敏作用。

    多西紫杉醇主要机制是通过与小管蛋白结合,促进微管蛋白装配成微管,同时抑制其解聚,使细胞停留在对射线最敏感的G2/M期,加强了放射线的杀灭作用[4-6]。多西他赛被认为是细胞周期特异性放射增敏剂[7]。基础研究提示[8-10],该药还具有抗肿瘤血管形成和诱导凋亡作用。细胞周期G2/M期放射敏感性最高,G1/S边界细胞次之 [11]。因此,促使肿瘤细胞进入并停留在G2/M期,是提高肿瘤放射敏感性和改善疗效的一个重要途径。细胞放射敏感性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凋亡反应的提高提示细胞有更大的放射敏感性[12]。本实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多西紫杉醇+放疗组的细胞在G2/M期时的比例高于空白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单纯多西紫杉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多西紫杉醇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具有放射增敏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能改变细胞生长周期并诱导其凋亡有关。

    [参考文献]

    [1]E Vokes E. Trends and perspectives in multimodality therapy of locoregionally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Lung Cancer,2001,33(Suppl 1):S85-S89.

    [2]Sarhan S,Kayisogullari U,Ercan I,et al.Randomized phase 2 study of radiotherapy alone versus radiotherapy with paclitaxel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J Int Med Res,2004,32(4):375.

    [3]张胜本,张连阳.肿瘤化学治疗敏感性与抗药性[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7-18.

    [4]Hwang A,Muschel RJ. Radiation and the G2 phase of the cell cycle[J].RadiatRes,1998,150(Suppl 5): 852-859.

    [5]Dunne AL,MothersillC,Robson T,et al.Radiosensitization of colon cancer cell lines by docetaxe:l mechanisms of action[J].Oncol Res,2004,14(9):447-454.

    [6]Koolen SL,Beijnen JH,Schellens JH.Intravenous-to-oral switch in anticancer chemotherapy:a focus on docetaxel and paclitaxel[J].Clin Pharmacol Ther,2010,87(1):126-129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6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