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191152
剖宫产术中缩宫素应用的临床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5日 潘海波
第1页

    参见附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40例足月子宫下段剖宫产孕妇[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2~35岁择期剖宫产患者,术前血小板计数 > 10×109/L,凝血功能检测正常。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20例孕妇采用缩宫素单次静脉推注,观察组20例孕妇采用静脉恒速输注。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及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术中出血量、术中尿量比较详见表1,两组在手术时间等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凝血功能功能及产前检查一切正常的孕产妇,排除有高血压、前置胎盘、糖尿病或子痫等患者。

    1.3 麻醉与方法

    不用术前给药,全组患者麻醉前预输乳酸林格液700 mL后,维持8~10 mL/(kg·h)连续输注,以 L3~L4椎间隙24号腰穿针(针套针法)行脊髓麻醉穿刺,视有脑脊液滴出时15~20 s内注入重比重0.5%的罗哌卡因2.5 mL。针刺法测得麻醉平面,控制在 T6~T8。出现低血压时静脉给予麻黄碱3~6 mg,目的是将平均动脉压(MAP)调整在术前值的10%以内。在胎儿娩出后1 min,观察组:用Graseby-3500型泵≥10 min匀速输注10 IU缩宫素(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50 mL);对照组:55~60 s内静脉推注10 IU 缩宫素(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 mL)。

    1.4 监测

    常规监测BP、SpO2和ECG。设一护士对产妇失血量和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进行评分,同时对产妇不良反应进行观察。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压及心率比较

    两组患者用药后5 min血压及心率均得以升高,10 min后血压及心率开始向标准水平靠拢,但对照组血压、心率升高幅度明显大于观察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详见表2。

    2.2 两组产妇用药后子宫收缩情况

    以单盲法询问手术医生两组产妇在用药后5、10、15、20 min子宫紧张度,统计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3 两组产妇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的比较

    两组产妇药物不良反应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 < 0.05)。见表4。

    3 讨论

    缩宫素是临床妇产科的常用药物之一,主要作用是治疗宫缩乏力,其药理作用是可加强子宫收缩的作用,迅速关闭子宫肌层创面血窦,阻断血流[3]。产后出血是剖宫产手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大大高于阴道自然分娩。缩宫素作为子宫收缩类药物,是治疗宫缩乏力的首选。

    由于缩宫素在使用过程中有一定的副作用,容易引起心动过速和血管扩张等。缩宫素有直接抑制心脏收缩力、减慢心率作用,其机制同心脏内缩宫素受体[4-5]、心脏胆碱能神经元以及NO等因素有关 。研究表明,缩宫素的不良反应及引起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程度与药物剂量相关,同时也与推注的速度呈正相关,由于缩宫素的间接作用,加之有反射机制参与及胎儿的娩出同时促使子宫突然缩小,使回心血量骤然增加,代偿性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对于患心脏病的孕妇此期极易诱发心力衰竭)。缩宫素大剂量静脉应用时可直接扩血管作用,使动脉压明显下降[6]。本院两组孕妇使用缩宫素方法不同,其对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影响也不同,静脉用缩宫素引起孕妇血压和心率明显变化,对照组血压下降,心率升高幅度明显大于观察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缩宫素静脉缓慢注射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单次静脉推注引起的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因此,同剂量的缩宫素静脉泵注,药物浓度相对较低,可起到收缩子宫的作用,同时又能预防和减轻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手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丁舒. 剖宫产术中缩宫素应用的临床体会[J]. 安徽医学,2010,11(8):125-126.

    [2] 李丽英,吴彩云. 预防产后出血方法的临床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4):1770-1771.

    [3] 韩庆,崔华英,周栩茹. 择期剖宫产术前术中应用缩宫素及垂体后叶素预防出血的临床观察[J]. 海南医学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5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