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191151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方式及选择探讨(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5日 黎应森 黄炯锋 王泽锦
第1页

    参见附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本院治疗的43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所有患者不仅存在腰椎管狭窄症的典型症状,而且经过CT扫描或者MRI检查等影像学证实椎管有狭窄征象。根据患者病情及采用的手术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A组20例,即病情较轻,所有狭窄阶段均进行椎板间开窗、椎管潜行扩大术,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52~81岁,平均62.3岁,病程为2.5~16.5年,平均5.4年;而B组23例,病情较重,对其轻度狭窄节段可实施椎板间开窗、椎管潜行扩大术,而对于重度狭窄节段行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加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其中,男性10例,女性13例,年龄51~82岁,平均63.5岁,病程为3~17.5年,平均6.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A组:从后正中向患病一侧偏2 cm入路,然后将皮肤、皮下筋膜、肌膜逐层切开,使两侧椎板显露出来,咬除发生病变节段椎板的上、下缘和黄韧带,暴露硬膜,接着就根据病变的情况去除椎管受压因素。

    1.2.2 B组:对其轻度狭窄节段可实施上述中的椎板间开窗、椎管潜行扩大术;而对于重度狭窄节段,咬除全椎板或者半椎板,去除椎管狭窄的病因,然后选择拟融合节段椎体,打入椎弓根钉棒系统,进行植骨融合。

    1.3 疗效观察

    对43例患者进行随访,术后均随访1年,按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外科学组手术疗效标准(1994)进行术后评定。其中,术前的症状得到缓解,而且下肢活动以及神经功能全都恢复了正常为优;而症状基本得到了缓解,下肢活动和神经功能大部分恢复,基本恢复正常的生活为良;而手术前后无明显缓解,且下肢活动和神经功能恢复也不明显,生活自理仍很困难为无变化;而治疗毫无效果或者症状加重,体征没有任何改善则为差。同时,在随访期要保持记录患者的并发症和复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效果的比较

    术后随访1年,按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外科学组手术疗效标准(1994),计算优良率(优和良所占比率),虽然B组的优良率78.26%略高于A组的75.00%,但通过χ2检验后,P >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在手术中发生了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伤,硬脊膜撕裂,脑脊液漏等并发症,两组并发症比率见表2。其中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7%,显著高于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的11.5%,且P <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由于大部分该病患者为老年人,且往往伴随体征少、症状重的特点,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不尽如人意[2-4]。报道显示,采用保守方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其改善了仅仅是15%~43%的患者,而且持续时间也不长[5]。这些年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在影像学的帮助下,使笔者对该病的诊治有了实质性的突破,渐渐地,外科手术因其较为明显的疗效逐渐成为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然而,又是由于患者多为老年人的原因,手术的选择上仍然存在很多争议。

    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争议,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本院治疗的43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得临床资料,并且根据患者的病情来确定相应的手术方式,然后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A组主要采用椎板间隙开窗、椎管潜行扩大术;B组则主要是采用全推板或半推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加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术后进行随访,发现B组的优良率虽然略高于A组,但是二者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反而在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上,B组的并发症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总的来说,采用椎板间隙开窗、椎管潜行扩大术,能够在不破坏脊柱稳定性的情况下,实现创伤小、花费少的效果,而且术后优良率较高;其缺点是复发率较高,尤其对于多阶段狭窄或者腰椎存在不稳的患者实用性较低[6]。而对于全推板或半推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加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可以有效的治疗多阶段狭窄及腰椎不稳的患者,使得减压更充分;但是也有较大的缺点,表现在手术费用较高,而且术中并发症率较高,并且存在固定松动或者断裂、甚至二次手术的可能[7]。

    综上所述,对于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式的选择上,应该坚持在术前进行仔细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资料的评估,确定狭窄的程度,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对应的术式,一方面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也能够为患者节省多余的费用,避免其他不必要的创伤。

    [参考文献]

    [1] 李德平,鹿均先,熊传芝.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进展[J]. 现代医学,2007,35(1):61-63.

    [2] 那国岩,韩学刚,迟天航. 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疗效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01,18(15):164-165.

    [3] 胡文军,刘社庭,刘晓岚,等. 老年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探讨[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19(10):1538-1540.

    [4] 王春丽,梅伟.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J]. 中医正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9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