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192128
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对门诊结核病患者心理状态影响的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5日 赵冬艳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对门诊结核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收治的90名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48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随访2~3个月,对比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抑郁状态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变化。 结果 两组间相比,实验组患者的两项心理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 0.05),且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8%,高于对照组的80.9%(P < 0.05)。 结论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可避免结核病患者产生负性心理,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 心理干预;结核病;负性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2(b)-0119-02

    如何对结核病患者进行优质、科学的临床护理非常重要[1]。为探讨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对门诊结核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给临床护理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入院的90例结核病患者,其中,男47例,女43例,年龄28~76岁,平均(44.2±9.5)岁;其中肺结核34例,结核性胸膜炎32例,结核性脑膜炎24例。对照组42例,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48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两组患者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常规患者信息核对、发放治疗需知手册、健康教育及服药依从性干预、出院指导等。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做好健康教育,正确认识结核病。应由专业护士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结核病的相关知识,使其了解结核病必须坚持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化学治疗的相关原则和方法。护士可用优美、耐心的语言简要讲解本科室诊治结核的方法、过程及后续注意事项。并可向其介绍已治疗成功的病例,树立患者的信心。(2)消除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由于大多数结核病都有迁延性,不易完全治愈,常给治疗带来较大的难度,导致结核病患者均出现如焦虑、恐惧、敌对、抑郁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此,护士应多与患者交流,可依据每个患者学历、年龄的不同,制定对应的心理辅导计划,并可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理测评,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3)建立社会和家庭的支持关爱系统。结核病患者由于担心受到社会的歧视,或给家庭造成负担,常伴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因此,护士应充分调查患者家属的积极性,使其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并进行及时的安慰和疏导。此外,还可在社会上进行结核病的医学健康知识宣传,纠正部分错误观念。只有通过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使结核病患者的心理得到最大的安慰。

    1.3 评价标准

    随访2~3个月,采用患者定期复查的方法,对比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抑郁状态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变化[2]。其中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显效+有效+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评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进行组间显著性测试,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比较,检验水准定为α =0.05。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随访期间两组间相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8%,高于对照组的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具体见表1。

    2.2 心理评分

    两组内相比,护理后患者的SDS和SAS两项评分均优于护理前(P < 0.05);两组间相比,实验组患者的两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 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由于社会或患者部分家属担心被结核病患者传染而常采取躲避、歧视的态度,再加上结核病病情易复发、治疗时间长,因此患者常产生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等负性心理[3-4]。在这些不良心理影响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内分泌系统及丘脑-自主神经系统都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以及内分泌紊乱,从而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5-6]。

    本研究中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8%,高于对照组的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笔者认为,应通过做好健康教育,正确认识结核病,尽量消除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建立社会和家庭的支持关爱系统等一系列措施,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为其下一步诊疗打下基础。据汤秋萍等[7]研究发现,结核病患者负性心理与多种心理社会因素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分别为抑郁、焦虑、家庭孤立以及社会人格特征。本研究中护理后患者的SDS和SAS两项评分均优于护理前(P < 0.05),而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 < 0.05)。这一方面这说明常规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笔者认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总而言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可避免结核病患者产生负性心理,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梅敏,胡霞,徐金明,等. 循征护理在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9,5(8):69-73.

    [2] Diel R,Loddenkempor R,Meywald-Walter K,et al. Comparafiveper formance of tuberculin skin test, QuantiFERON-TB-Gold in tube assay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4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