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188642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14周妊娠效果的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5日 杨绍珍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14周妊娠效果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0年6月来本院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80例10~14周孕妇的临床资料。 结果 年龄≥ 35岁者失败率明显高于年龄 < 35岁者;随着妊娠周数的增加,流产失败率增高;有剖宫产史的患者比自然分娩史的患者失败率高;孕次越多,失败率越高;距前次药物流产时间≤ 3个月的患者药物流产失败率高于距前次药物流产时间> 3个月的患者。 结论 影响流产效果的相关因素有年龄、妊娠周数、既往分娩史、孕产史和与前次药物流产相距时间等。

    [关键词] 药物流产;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失败率;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 R169.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3(a)-0079-02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早孕在临床已被广泛使用,是目前药物流产的常用方法之一。随着对此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药物流产的效果与很多因素有关。本研究对本院要求终止10~14周妊娠的健康妇女的流产效果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旨在探讨可能影响流产效果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一点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6月~2010年6月在本院自愿要求终止10~14周妊娠的健康妇女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8~40岁,经妇科检查及B超检测确定孕周与妊娠时间相符。行血常规、凝血系列、肝功能、肾功能等血液生化检查,均提示正常,无妇科急性炎症,无服药禁忌证。

    1.2 方法

    用法:米非司酮75 mg空腹口服,24 h服用1次,连用3 d,第4天早晨口服米索前列醇600 μg,观察6~8 h,如果4 h后无宫缩,加服米索前列醇400 μg或阴道后穹隆放置100 μg。所有患者均留院观察,直至妊娠产物排出。失败标准:口服米索前列醇600 μg后24 h内胎儿未排出被视为失败,失败者需行钳刮术终止妊娠。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2.5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流产失败率

    80例孕妇中,73例在服药后24 h内排出胎儿;7例患者失败,失败率为8.75%。

    2.2 相关因素

    2.2.1 年龄 80例中,年龄≥ 35岁的患者32例,失败6例,失败率为18.75%;年龄 < 35岁的患者48例,失败3例,失败率为6.25%;年龄≥ 35岁者失败率明显高于年龄 < 35岁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2 妊娠周数 妊娠周数越小,流产成功率越高,随着妊娠周数的增加,流产失败率增高(P < 0.05),见表1。

    2.2.3 既往分娩史 本资料中,有剖宫产史的患者20例,3例失败,失败率为15.00%;有自然分娩史的患者60例,失败2例,失败率为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4 既往孕产史 孕1产0 26例,失败率为3.84%(1/26),孕2产0 20例,失败率为10.00%(2/20),孕2产1 18例,失败率为16.66%(3/18),孕3产1 16例,失败率为18.75%(3/16)。说明有自然分娩史及流产史者流产失败率高于无分娩史者,孕次越多,失败率越高(P < 0.05)。

    2.2.5 距前次药物流产时间 本资料中有24例患者在此次妊娠前≤ 3个月内有过药物流产史,其中2例流产失败,失败率为8.33%;在此次妊娠前> 3个月内有药物流产史的患者56例,2例流产失败,失败率为3.5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临床应用已有10余年的历史。有文献报道,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终止中期妊娠的完全流产率达90%以上[1],较终止早孕完全流产率的95%以上要低[2]。林建平等[3]的研究中,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14周妊娠的完全流产率为84.4%。宋彩红[4]报道,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成功率高达99.1%,且产后24 h出血量少。

    本研究的流产成功率为92.25%,失败率为8.75%。流产失败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几点有关。(1)年龄:年龄≥35岁的患者流产失败率明显高于年龄< 35岁的患者。女性年龄> 35岁后,对药物作用不如年轻妇女敏感,年龄越大流产失败机会也相应增加[5]。(2)妊娠周数:妊娠周数越小流产成功率越高。米非司酮为孕激素受体拮抗剂,在胎盘蜕膜靶水平上米非司酮含量不足或维持时间不够,不能有效抵消孕酮作用是流产失败的主要原因[6],与终止早孕相比,由于孕周的增加,蜕膜组织量增多,孕酮水平相应提高,增加了机体对米非司酮的抵抗力,药物阻断作用不完全即有可能出现流产不全甚至失败。所以,为减少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药物的用量及药物作用时间需增加。(3)既往分娩史:有剖宫产史的患者,其药物流产失败率高于自然分娩的患者。有剖宫产的患者,因剖宫手术,使子宫形成瘢痕,或与周围组织粘连,子宫形态及活动度发生改变,影响子宫的节律收缩,尤其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更不易使妊娠物及时顺利排出[7]。(4)既往孕产史。有分娩史的患者药物流产失败率明显高于未产妇。很多临床资料已证实,流产次数越多子宫内膜损伤及感染的机会越多,易使胎盘胎膜粘连于宫壁,妊娠物不易排出,流产失败率也就越高[8]。(5)距前次药物流产时间。距前次药物流产时间≤ 3个月的患者药物流产失败率高于> 3个月的患者。考虑与短时间内重复用药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有关。

    [参考文献]

    [1] 刘晓媛. 米非司酮终止中期妊娠[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7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