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8期
编号:12203230
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监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8期
     [摘要]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监测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本院2009年4月~2011年4月老年冠心病患者166例,采用动态心电图对本组166例患者进行连续24 h检测,并做好记录。观察患者动态心电图检出心肌缺血情况;观察无症状心肌缺血在不同时间的情况;观察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时ST段下移幅度。结果 无症状心肌缺血ST段改变阵次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在不同时间发生情况有所差异;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时ST段下移幅度与有症状心肌梗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老年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率较高,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有助于早期及时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无症状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 R443+.8[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3(b)-0187-02
, http://www.100md.com
    无症状心肌缺血是指在没有心绞痛或者其他临床症状的情况下有证据表明心肌缺血,又称为隐匿性冠心病,其症状非常隐匿,容易被忽视,使病情进展,可导致猝死或者心肌梗死发生。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能够较为完整系统的记录心电活动。本文观察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监测意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9年4月~2011年4月老年冠心病患者166例,其中,男104例,女62例,年龄最小为60岁,最大为84岁,平均(67.8±6.3)岁;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8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5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例。

    1.2方法

    采用动态心电图对本组166例患者进行连续24 h检测,并做好记录。观察本组166例患者中动态心电图检出心肌缺血情况;观察无症状心肌缺血在不同时间的情况;观察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时ST段下移幅度。
, 百拇医药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4.0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本组患者中心肌缺血发生情况。

    本组患者中,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测出心肌缺血共49例,检出率为29.5%;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心肌缺血共104例,检出率为62.6%,缺血性ST段改变512阵次,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353阵次,所占比例为68.9%;有症状心肌缺血阵次为159,所占比例为31.1%;无症状心肌缺血ST段改变阵次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无症状心肌梗死不同时间分布情况

, 百拇医药     在353阵次的无症状心肌缺血中,6∶00~12∶00发生197阵次,所占比例为55.8%;12∶00~19∶00共发生82阵次,所占比例为23.2%;19∶00~0∶00共发生40次,所占比例为11.3%;0∶00~6∶00为34次,所占比例为9.6%。

    2.3心肌缺血发作情况

    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时ST段下移幅度为(0.21±0.08) mV;有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时ST段下移幅度为(0.22±0.06) mV;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时ST段下移幅度与有症状心肌梗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是指有明显的客观依据表明冠脉发生病变而有心肌缺血,但在临床症状方面,没有明显的心绞痛等症状。特别是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较高。但是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如冠脉病变及受损的数量情况、个体痛阈存在差异、心肌耗氧量增加等;再者与疼痛系统有关,如体内相关内啡肽基础水平增高,抗痛能力增加等,或者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等,以上情况均可能是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原因[1-2]。
, 百拇医药
    动态心电图可以连续监测心电活动,是检测无症状性心肌梗死的常用方法,在临床应用较多,能够较好的反映缺血性ST段的改变情况,在冠心病的诊断、监测等方面应用较多。老年冠心病患者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率较高,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老年心肌缺血的敏感性显著高于普通心电图的检出率;采用动态心电图检出心肌缺血的检出率为62.6%,普通心电图检出心肌缺血的检出率为29.5%。无症状心肌缺血ST段改变阵次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老年患者记忆力减退,可能对自己病史记忆不全而叙述有差异;再者老年患者平时活动较少,心率较慢;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可引起微血管病变,多累及到神经系统,特别是对副交感神经的影响,使患者缺血症状的出现延迟,导致不易觉察;老年患者可伴有气促、心悸等左心功能不全症状,可能这些症状能够掩盖心肌缺血的胸痛症状[3-4]。

    总之,老年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率较高,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有助于早期及时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王斌,郭继鸿.运动试验和动态心电图缺血型sT-T改变的诊断与评价[J]. 临床心电学杂志,2001,10(3):129-132.

    [2]陈胜,徐昕,陈艳清.运动平板试验结合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J]. 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2):2155-2156.

    [3]罗兴莲.动态心电图监测冠心病心肌缺血100例分析[J].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4):498-499.

    [4]邓玉莲,郭静萱.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监测[J]. 临床心电学杂志,2003(1):9-10.

    (收稿日期:2012-02-01), http://www.100md.com(张廷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