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20期 > 正文
编号:12276686
艾滋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性
http://www.100md.com 2012年7月15日 黄敏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艾滋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药物的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 对在本院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的3 269份送检标本(痰液、尿液、脑脊液等),均采用Bact/ALERT 3D120血培养仪进行检测与培养;根据菌落的特性,用YBC鉴定卡进行菌种的鉴定;再根据ATB FUNGUS 3试条进行菌群的耐药性分析。 结果 从3 269份标本中检出268株深部真菌,在268株真菌中构成比位于前5位的依次是:新生隐球菌、白假丝酵母菌、马内菲青霉菌、光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并且不同的真菌耐药性不同。 结论 加强艾滋病患者的深部真菌感染的预防,要经常进行多部位标本的送检,药敏试验作为临床合理使用真菌药物的依据。

    [关键词] 艾滋病;深部真菌感染;菌群分布;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 R512.9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7(b)-0198-02

    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性疾病,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导致患者受到体内原有的非致病菌感染[1]。本次研究是针对艾滋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性的调查分析,现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标本来源 选择2010年6月~2011年9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的3 269份不同样本,包括痰液、尿液、血液、粪便、骨髓、脑脊液、胸腔积液等。分离鉴定出共计268株真菌菌属(排除同一患者相同处标本的同一种菌属)。

    1.1.2 仪器试剂 采用的仪器为:Bact/ALERT 3D120血培养仪、ATB FUNGUS 3试条、YBC鉴定卡,以及所需的沙氏培养基、厌氧菌培养基、厌氧菌分离培养基以及转种血平板等。所有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2 方法

    微生物培养方法、鉴定及真菌药敏试验方法:采取的样本均采用Bact/ALERT 3D120血培养仪进行培养检测,再转移到转种血平板上培养[2]。根据菌落的特点、镜下观察等进行分类鉴定,应用ATB FUNGUS 3试条对培养出的真菌进行药敏分析。将上述检验以及实验结果详细记录,采用统计学检验。

    2 结果

    2.1 不同标本深部真菌的检出率

    3 269份标本的分离检出率为8.2%(268/3 269)。其中,分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痰液(2.5%)、脑脊液(2.0%)、血液(1.1%)、粪便(0.9%)、骨髓(0.8%)以及尿液(0.5%)。详情见表1。

    2.2 真菌的耐药情况

    本次分离出的构成比前5种真菌对药物的耐药情况见表2。

    2.3 不同阳性标本分离真菌的情况

    不同阳性标本分离真菌情况如表3所示。

    2.4 菌种的分布情况

    在268株真菌中构成比位于前5位的依次有:新生隐球菌占31.0%(83株),白假丝酵母菌占30.6%(82株),马内菲青霉菌占19.8%(53株),光滑假丝酵母菌占11.2%(30株),热带假丝酵母菌占7.5%(20株)。

    3 讨论

    深部真菌感染是艾滋病患者的最常见的并发症,属于机会感染,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若不及时处理,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3]。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HIV病毒对机体的CD4+的T细胞造成损坏,使其功能异常,导致患者免疫系统崩溃,容易感染一些机会致病菌[4]。在日常生活中,一旦受到细菌或病毒的侵染,会导致患者发生感染,影响患者的生活[5]。除此之外,艾滋病患者要应用大量免疫抑制剂治疗,导致体内菌群失调,更易使机体发生深部真菌感染[6]。

    本次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探究深部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次研究显示:不同标本的菌株分离的构成比,痰液为30.2%(81/268)、脑脊液为25%(67/268)、血液为13.4(36/268)、粪便为11.6%(31/268)、骨髓为9.3%(25/268)以及尿液为5.6%(15/268)。菌群位于前5位的是:新生隐球菌31.0%(83株),白假丝酵母菌30.6%(82株),马内菲青霉菌19.8%(53株),光滑假丝酵母菌11.2%(30株),热带假丝酵母菌7.5%(20株)。除此之外,肺部、脑部、胃肠道以及血液中的真菌感染率较高,在临床工作中要加强在这几个系统方面的检测,预防机会性感染。由于患者自身的特殊体质,作为临床医务人员要早期进行各个部位的检测,尤其是易感部位的检测,一旦发现,要及时做药敏试验,防止做无效的治疗,延误病情。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时,要早期检查,根据培养和药敏试验调整抗菌药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丁,张文芳,郑珊,等. 肿瘤患者真菌感染的菌株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7):2355-2357.

    [2] 孟祥红,董梅,孙红宁,等. 328株假丝酵母菌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中国真菌学杂志,2009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2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