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27期
编号:12315072
89例多发伤的临床诊治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27期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发伤的早期诊断与救治方法。 方法 对2005年12月~2010年12月在本院救治的89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 结果 72例成功挽救其生命,17例及时转送到上一级医院,无一例院内死亡。 结论 多发伤早期得到准确诊断和及时救治,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死亡率和伤残率。

    [关键词] 多发伤;诊断;救治;手术

    [中图分类号] R60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9(c)—0190—02

    我国每年死于创伤的人数约十余万人,其中以多发伤为主,伤数达百万人之多,创伤已成为继心脏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之后的第4位死亡原因。本院2005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各类创伤患者602例,其中89例为多发伤,占14.8%。笔者对临床救治资料进行回顾总结,现就对多发伤的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89例多发伤患者,其中,男77例,女12例,年龄11~72岁,受伤时间0.25~5.50 h。致伤原因:坠落伤38例,撞伤23例,钝器击伤15例,挤压伤8例,刺伤5例。以颅脑损伤为主12例,以胸部损伤为主21例,以腹部损伤为主43例,四肢损伤为主13例;2处解剖部位损伤31例,3处解剖部位损伤38例,3处以上解剖部位损伤20例。

    1.2 救治方法

    1.2.1 做好事故现场工作:(1)迅速抢救伤员;(2)尽可能排除危险障碍物和不利于救治的危险因素;(3)调动机动力量参与救治。

    1.2.2 患者入院后立即予补充血容量等抗休克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心脏停搏及呼吸停止者应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术,控制进行性的大出血,对颅脑损伤者予以甘露醇、呋塞米及清蛋白等脱水降颅压,有血气胸者先行闭式引流,对肢体骨折与开放性损伤作简单的固定和包扎。

    1.2.3 对多发伤病情危重的,根据“安全、规范、快速”的原则转运至最近、最合适的医疗中心救治。

    2 结果

    手术治疗49例,占55.1%;非手术治疗23例,占25.8%。其中,治愈56例,占62.9%;好转16例,占18.0%。安全转诊17例,占19.1%。

    3 讨论

    3.1 救治原则

    多发伤伤情复杂危重,入院时多伴有不同程度的休克甚至昏迷,诊断、治疗必须争分夺秒,关键是明确危及生命的主要原因并及时救治。主要措施:(1)针对休克大出血,应快速扩充血容量。(2)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者立刻行气管插管。(3)对于需要手术的,要抓住时机,及时手术。(4)及时处理危及生命的伤情,如血气胸作胸腔闭式引流、骨折行固定术等。(5)一个严重多发伤患者往往需要多人进行救治,统一指挥,有条不紊地开展各种救治措施,确保抢救工作取得最佳的疗效。

    3.2 早期诊断

    注重早期诊断极为重要。颅脑伤并昏迷的,要根据受伤的情况和伤后病情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入院后,病情允许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必要的检查,作出初步诊断。病情危重的则不应反复搬动检查,合并胸腹部创伤的可行诊断性胸腹腔穿刺。对于多发伤,最好行床边B超及床边X线拍片检查,及时了解胸腔及腹腔脏器的损伤情况。

    3.3 手术注意事项

    (1)应尽量选择对循环、呼吸影响较小的麻醉方式,且有利于心肺复苏。(2)果断处理,由于患者病情危重,手术方法宁简勿繁,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力求做到简单、迅速、安全。(3)严重损伤直接危及生命的主要原因是损伤导致的大出血,要先行止血,后处理损伤。

    3.4 后续处理

    及时正确的诊治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但早期正确的诊治并不是救治的终结,而是为后续进一步处理打好基础。首先是对于需要转诊到上级医院的予以立即安全转诊。其次是在院治疗的患者应遵循以下原则:(1)继续抗休克,维持有效循环血量,保护各主要脏器器官的功能,防止MODS的发生。(2)保持呼吸道通畅。(3)积极预防感染。(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引流物的量及性质。(5)病情稳定后及时处理合并伤。

    3.5 体会

    严重多发伤做出初步诊断以后是否需要立刻手术,先行哪种手术,一般要根据颅脑及胸腹部损伤的情况综合考虑决定。合并颅脑损伤的,既不能过分强调颅内血肿、脑挫裂伤而延误了胸腹部伤的手术探查,又不可只强调胸腹腔大出血而忽视了颅内出血的严重性,有时需要同时或先后进行手术。手术应严格遵循抢救生命第一、保全器官第二、先止血、后修补的救治原则,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待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后再处理其他部位创伤。

    严重多发伤的救治常需要多科的合作,参与抢救的人员必须思路清晰,急而不乱,救治这类伤者要时刻牢记诊断与抢救措施同时展开的原则,早期诊断与合理有序的治疗是抢救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赵小纲,江观玉. 多发伤救治的损伤控制策略[J]. 中华创伤杂志,2006,22(5):334—336.

    [2] 黄海波,王成旭,孙树杰. 救治多发伤342例[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6,5(2):126.

    [3] 张连阳. 努力提高多发伤救治速度[J]. 中华创伤杂志,2007,23(4):241—243.

    [4] 李又林,周乃胜,高百春,等. 163例严重多发伤救治体会[J]. 中国急救医学,2009,29(6):572.

    [5] 张连阳,姚元章. 严重创伤的早期救治[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7):582—584.

    [6] 王芳元,余方桃,程正林. 以严重闭合性腹内脏器与血管损伤为主的多发性损伤救治探讨[J]. 临床外科杂志,2002,10(z1):107—108.

    [7] 陈自力. 严重多发伤救治的一些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2005,21(5):721—724.

    (收稿日期:2012—02—29 本文编辑:陈 俊), http://www.100md.com(刘爱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