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3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357095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15日 张晶 王帅 李胜海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8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片进行治疗,研究组则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进行治疗。 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87%,经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同时,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BP、DBP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比较两组间SBP、DBP的下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 R97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2(b)-0061-02

    原发性高血压俗称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长期血压升高可影响重要脏器例如心脏、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本院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8例,男41例,女37例,年龄26~78岁,平均(53.4±6.8)岁,病程1~8年,平均(6.2±3.8)年。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中指定的有关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治疗前24 h患者平均血压:舒张压为(100.77±3.48) mm Hg,收缩压为(162.19±6.87) mm Hg。同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心脑血管疾病者,糖尿病者,有药物过敏史者以及妊娠、哺乳期女性。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经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片进行治疗,每天1次,每次150 mg。研究组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每片含有厄贝沙坦150 mg,氢氯噻嗪12.5 mg)进行治疗,每天1次,每次1片,空腹或进餐时使用。如果患者的血压控制不够理想,可增加剂量至每次2片。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1个月。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并记录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血糖、血脂、血常规、肝肾功能以及电解质等变化情况;治疗期间,密切观察两组患者出现的有关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治疗结束,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4 评价方法

    将治疗效果划分为以下3个等级[2],(1)显效:治疗后,患者的舒张压下降超过20 mm Hg,或舒张压下降达到10 mm Hg及以上,且降至正常范围;(2)有效:治疗后,患者的舒张压下降范围在10~19 mm Hg,或下降不足10 mm Hg,但降至正常范围;(3)无效:经过治疗患者的血压下降仍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检验指标资料的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39例患者中显效8例,有效2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2.05%;研究组39例患者中显效18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87%;经比较,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SBP、DBP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BP、DBP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比较两组间SBP、DBP的下降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SBP、DBP变化情况比较见表1。

    2.3 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仅研究组有1例患者出现轻微的头昏、1例嗜睡。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起因缓慢,早期多无症状,一般在体检时偶然发现血压升高,部分患者可出现头痛、头胀、头昏、耳鸣、失眠、注意力不集中、颜面潮红、脾气急躁等症状。随病程进展,血压持久升高,全身中小血管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引起血管痉挛,动脉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导致动脉硬化,器官组织缺血,最终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损害[3]。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商品名为安博诺、Coaprovel。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是由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组成的复方制剂,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尤其适用于单用厄贝沙坦或氢氯噻嗪不能有效控制高血压的患者。其中,厄贝沙坦是一种强力的、口服有效的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亚型)拮抗药,其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选择性拮抗作用可导致血浆肾素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升高、血浆醛固酮水平降低,而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或激酶Ⅱ无抑制作用。无电解质紊乱的患者单独使用推荐剂量的厄贝沙坦时,对血清钾无明显影响[4]。氢氯噻嗪是一种磺胺衍生物,为噻嗪类利尿药,噻嗪类利尿药的降压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它能影响肾小管对电解质的重吸收机制,直接增加钠和氯的排泄(两者大致等量);并可减少血容量,增加血浆肾素活性,增加醛固酮的分泌,从而增加尿液中钾和碳酸氢盐的排泄和降低血清钾水平。氢氯噻嗪长期治疗可减少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风险[5]。厄贝沙坦与氢氯噻嗪合用具有协同降血压作用,比两药单用的降压作用更有效。且两者合用时能通过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而逆转与利尿药有关的钾的丢失。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是口服有效的药物,它们发挥活性不需要生物转化。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后,其绝对生物利用度在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分别为60%~80%和50%~80%。进食不影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的生物利用度。

    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单纯服用厄贝沙坦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徐晓娟,张长弓,攸翔,等. 国产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J]. 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6):3014-3015.

    [2] 杨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2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