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3年第21期
编号:12686211
活血定眩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3年7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21期
     [摘要] 目的 观察活血定眩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8例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定眩汤,疗程均为14 d。 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对照组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活血定眩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效果显著。

    [关键词] 眩晕;后循环缺血;活血定眩汤

    [中图分类号] R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7(c)-0125-02

    后循环(posterior circulation)又称椎基底动脉系统,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组成,主要供血给脑干、小脑、丘脑、海马、枕叶、部分颞叶及脊髓。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是指后循环的短暂性缺血发作和脑梗死,其同义词包括椎基底动脉疾病和椎基底动脉栓塞性疾病。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和研究技术的发展,人们对PCI常见病因和主要发病机制的认识有所提高[1]。PCI的常见病因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其导致PCI的机制包括:大动脉狭窄和闭塞引起低灌注、血栓形成、动脉源性栓塞、动脉夹层等。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椎动脉起始段和颅内段。主要发病机制为栓塞,约占40%。栓子主要来源于心脏,主动脉弓、椎动脉起始段和基底动脉,最常见的栓塞部位是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远端。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是常见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导致前庭神经核缺血而发生旋转性眩晕的脑血管病。此病常见于老年人,流行病学调查缺血性脑血管病中有20%由PCI引起 ......
------
    李建军 河北省武强县人民医院内科;

    【摘要】目的观察活血定眩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8例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定眩汤,疗程均为14d。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对照组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定眩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效果显著。

    【关键词】 眩晕 后循环缺血 活血定眩汤

    【分类号】R277.7

    后循环(posterior circulation)又称椎基底动脉系统,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组成,主要供血给脑干、小脑、丘脑、海马、枕叶、部分颞叶及脊髓。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是指后循环的短暂性缺血发作和脑梗死,其同义词包括椎基底动脉疾病和椎基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3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