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3年第23期
编号:12684819
中医“治未病”模式在妇幼保健院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3年8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23期
     [摘要] 中医“治未病”理论源于中医古医籍《黄帝内经》,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方面。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把中医“治未病”理念引入医疗活动中,在保持现代医学“诊断”、“治病”优势的同时,加入了中医“治未病”内容,发现中医“治未病”模式在妇幼保健院运用有广泛的社会效益以及良好前景。

    [关键词] 治未病;妇幼保健院;中医

    [中图分类号] R2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8(b)-0164-02

    尽管现代医学已在众多领域取得重大的突破,诊疗技术水平亦随之得以快速提高,然而疾病谱也在不断变化,尚有不少病因未得以阐明。同时,随着社会生活工作节奏及环境的变化,亚健康人群的数量在不断增多,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因此而不断增大,医疗服务机构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近年来,中医“治未病”思想和方法越来越受医学界的重视,该理念以体质养生、防复发、预防为轴心,与现代医学的预防医学有相似之处。目前很多中医院或中西医结合医院已运用“治未病”方法于临床,并获得良好的效果和效益,填补了现代医学部分空缺[1-6]。但在非中医专科医院,由于西医对中医理论的认识不足,缺乏临床中医医师,中医“治未病”的工作开展的普遍不理想。本院作为保健和临床相结合的妇女儿童专科医院,近两年来尝试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引入医疗活动中,现总结并分享实践过程中的医院管理经验。

    1 全员参与,接受和完善“治未病”的理念和模式

    本院从2008年成为国家第二批“治未病”试点单位起,立即设立“治未病”门诊,成立“治未病”专项小组,以分管的业务副院长为组长负责统一协调 ......
------
    潘明沃 叶宁 潘佩光 陈建宏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

    【摘要】中医"治未病"理论源于中医古医籍《黄帝内经》,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方面。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把中医"治未病"理念引入医疗活动中,在保持现代医学"诊断"、"治病"优势的同时,加入了中医"治未病"内容,发现中医"治未病"模式在妇幼保健院运用有广泛的社会效益以及良好前景。

    【关键词】 治未病 妇幼保健院 中医

    【分类号】R211

    尽管现代医学已在众多领域取得重大的突破,诊疗技术水平亦随之得以快速提高,然而疾病谱也在不断变化,尚有不少病因未得以阐明。同时,随着社会生活工作节奏及环境的变化,亚健康人群的数量在不断增多,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因此而不断增大,医疗服务机构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近年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40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