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4年第6期
编号:12669663
在真实世界中观察对比剂的临床安全性(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2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6期
     同时,鉴于对比剂主要用于诊断而不是治疗,所以与治疗性药物相比,它们的安全性界值需要更高,安全性特征也需要更好。因此,通过大样本、非选择性的上市后监测使用碘克沙醇的患者群,有助于全面获得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资料。

    为此,在徐亚伟教授和吕滨教授的协同组织下,在95个研究中心共入组了20185例患者使用研究药物碘克沙醇,观察其临床安全性,成为目前全球最大规模的对比剂相关临床研究。此外,在这项研究过程中,失访的患者极少,仅为0.08%。资料表明,这是该领域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临床研究项目。

    作为“20185位中国患者使用碘克沙醇的前瞻性研究”的牵头专家,徐亚伟教授进一步介绍说,这项全球最大的临床研究为描述性临床试验,共有国内19个省市95家研究中心参与。研究自2011年7月正式启动,2012年10月试验结束。是一项前瞻性、非干预、多中心、开放设计临床试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各种适应证——包括冠脉CT血管造影(CCTA)/CT增强(CECT)、介入放射(IR)、采用或不采用经皮冠脉介入术(PCI)的冠脉造影(CAG)的中国人群使用碘克沙醇的药物不良反应。评估碘克沙醇用于中国人群中的安全性特征,该研究的设计是入组2万名患者。基于这一样本量,可以发现发生率为1.5/10000的罕见的药物不良反应(ADR)。这项研究的次要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评估急性发生和延迟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潜在风险因素;二是评价碘克沙醇给药后的患者不适感——注射部位疼痛、热感或冷感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3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