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4年第7期
编号:12666850
基层医院艾滋病管理的问题和解决对策(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7期
     2.3 实施规范化管理模式,建立专家小组

    尽力为艾滋病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这不仅是艾滋病预防治疗工作的需要,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同时,规范化的管理也是依法治理和科学防治的必要条件。较为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有助于建立和谐稳定的医患关系,能够稳定艾滋病患者的情绪,减少患者人员流动,对于艾滋病患者的管理有很大帮助。于此同时,也能使艾滋病患者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医务工作人员的辛苦,从而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管理。加强对艾滋病感染者的规范管理,避免已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失访,提高随访率,能够有效地减少二代艾滋病患病病例。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技术指导,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艾滋病疫情调查[8]。按照相关规定,健全高效的医院内部艾滋病疫情的监测体系,准确地收集、报告相关的艾滋病疫情的数据。在艾滋病疫情的报告上,应当坚持首诊负责制,对于门诊患者及转来住院的患者,医院相关科室都应当进行详细登记。手术患者在术前,或接受侵入性检查的患者在检查前,都应先进行艾滋病病毒的初筛检测,对于经实验室艾滋病病毒初筛试验检测为阳性者,首诊医生和实验室必须及时登记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联系电话、详细住址,同时还要留存足量患者的血清,然后立即将情况报告给医院预防保健科,由预防保健科迅速向上级卫生防疫部门进行汇报。笔者建议相关医院建立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医学管理小组,组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应包括艾滋病流行病学、临床治理、健康护理等各方面的医学专家。相关的管理工作应当包含患者病情报告、流行病学的研究调查、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及患者随访等方面的内容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0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