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4年第16期 > 正文
编号:12655348
常见口服药物最佳用法用量的探讨(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6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4年第16期
     2.2.4 根据病情确定服药许多药物只有发病时才服药,如胃痛时服颠茄片,心绞痛时服硝酸甘油片,晕车者提前半小时服用晕海宁等。

    2.3 服药方式

    2.3.1 不能咀嚼服药茶碱、地尔硫卓和硝苯地平等缓、控释片服用时,需完整吞服,若咀嚼服药,会造成药物瞬间大量释放,易引发毒副作用,甚或危及生命;蚓激酶和阿司匹林等肠溶衣片,需完整吞服,顺利达到肠部,若咀嚼服药,会造成药物在胃液中失效;吲哚美辛和新康泰克等胶囊剂,需完整吞服,保障药物在胃肠道发挥作用,若咀嚼服药,则会造成药物对口腔和胃黏膜的刺激,或是药物被胃酸分解[6]。

    2.3.2 咀嚼后服药硝酸甘油、异丙肾上腺素和硝苯地平片等被咀嚼碎后含于舌下,能够利于药物尽快释放和发挥作用,其中,硝酸甘油2~5 min便发挥作用,硝苯地平片1~2 h便达到最大效应;复方甘草片、盖胃平、硫糖铝和胃舒平咀嚼服用后,利于药物覆盖于黏膜上,加快炎症或溃疡的愈合;葡萄糖酸钙和碳酸钙咀嚼服用后,会增加钙离子的吸收,减少胃肠蠕动,减轻对胃黏膜的刺激[7]。

    2.4 服药溶剂

    最佳服药溶液一般为白开水。据医学相关专家测试显示,用40~50℃的 20 ml 水服药吸收率仅为43%, 而用 40~50℃的200~250 ml 水服药吸收率可达90%以上[8],此外,水还能够保护和润滑食道、加速胃排空、促进药物胃肠道吸收和减轻不良反应等,因此,鼓励多饮用白开水送服药物,尤其是服用抗菌消炎药物,大量饮水能够冲淡代谢产物对肾脏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2.5 运动

    有研究报道称,人体在强运动时,内脏血流量会减少60%~70%,在极限运动时,内脏血流量更会减少80%[9]。在低血流灌注速率的情况下,胃肠毛细管与消化道之间无法形成较高的浓度梯度,不利于药物的吸收,从而降低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郭雅等[10]在关于不同强度的运动对大鼠胃肠神经递质影响的研究中提到,适当运动会促进肠道蠕动和胃排空,而高强度运动则会减慢胃肠道蠕动和胃排空,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若药物主要是胃吸收,胃排空减慢则会增加药物在胃中的停留时间,增加药物的吸收,如巴比妥类药物;若药物主要是肠吸收,胃排空加快则会缩短药物到达小肠的时间,能够迅速达到药效,如止泻药。胃肠道蠕动一方面可以促进固体药物的崩解和溶解,利于吸收;另一方面则会加快溶解度小的药物,降低生物利用度[11]。

    3 讨论

    综上所述,常见口服剂型吸收速率的大致顺序为:溶液剂>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剂,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口服药剂型[12],此外,还要正确掌握口服药物的吸收特点、生物利用度、服药时间、服药方式和药物不良反应等特点,为患者提供相关药物咨询服务和宣传合理用药知识。总之,医护人员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归纳总结口服药物的最佳用法用量,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夏俊华.药物的剂型对吸收的影响[J].河北医学,2007,13(11):1382-1383.

    [2]武春.缬沙坦肽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吸收和药代动力学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0.

    [3]任秀华,杜光,刘东,等.单剂量及多剂量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的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J].中国药师,2012,15(12):1725-1728.

    [4]邢红英,武怀书,刘超梅.临床口服给药的五个关键环节[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167-168.

    [5]粱东升,郑良亮.常用口服药物给药时间及服用方法[J].实用医药杂志,2011,28(10):906-907.

    [6]于锋.我院口服缓控释制剂及其服药问题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 2012,21(10):760-762.

    [7]周岩,张阳.常用口服药物给药时间及服用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6):47.

    [8]李春花,何岳,肖群.老年病人口服用药的安全管理[J].全科护理,2012,10(13):1207-1208.

    [9]邓树勋,陈佩杰,乔德才.运动生理学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146-150.

    [10]郭雅,王轲,温晓妮.不同运动训练强度对大鼠胃肠道神经递质的影响[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2(1):64-68.

    [11]周艺添.运动对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影响[A].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南京,2012.

    [12]胡拥军.药物剂型的选择与合理性评价[J].亚太传统医药,2010,6(4):165-168.

    (收稿日期:2014-04-25本文编辑:许俊琴) (张项)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