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4年第35期 > 正文
编号:12631357
卵巢低反应获卵患者常规体外受精与卵胞浆单精子注射技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4年第35期
     [摘要] 目的 比较卵巢低反应获卵患者常规体外受精与卵胞浆单精子注射技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选择卵巢低反应获卵患者200例,将其分为两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卵胞浆单精子注射技术,对照组则实施常规体外受精技术,比较两组的移植结果及继续妊娠情况,并对着床患者随访1年,统计妊娠结局。 结果 观察组的受精率、可移植胚胎率、着床率、继续妊娠率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单胎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双胎妊娠、异位妊娠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对卵巢低反应获卵的不孕患者行卵胞浆单精子注射技术,相对于常规体外受精,具有更高的卵裂率和继续妊娠率,为卵巢低反应获卵的不孕患者采取何种受精方式提供了一个选择依据。

    [关键词] 卵巢低反应获卵;卵胞质单精子注射技术;常规体外受精;妊娠结局

    [中图分类号] R711.7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2(b)-0177-03

    20世纪70年代末期最早报道人类历史上第1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获得成功,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不孕不育对人类的困扰,大大推动了辅助生育技术的发展的同时,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待生殖能力及技术的态度[1]。随后的90年代,成功地运用卵胞浆单精子注射技术治疗男性不育,并取得理想效果,目前该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2]。虽然辅助生殖技术较为成熟,但鉴于某些技术的临床推广尚缺乏有效的动物实验验证以及临床有效性的评估,尤其是针对辅助生殖技术后出生的婴儿,其安全性以及生存质量等存在一定争议[3]。本研究主要对近年来收治的卵巢低获卵患者行常规体外受精与卵胞浆单精子注射技术后妊娠及分娩的结局进行总结,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卵巢低反应获卵不孕患者200例,入选标准:①获卵数≤3;②手淫法获取精液且精液标本合格。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100例,其中观察组:女方年龄30~42岁,平均(34.6±2.4)岁,不育时间2~8年,平均(5.1±1.4)年,获卵数1~3个。对照组:女方年龄30~43岁,平均(34.7±2.5)岁,不育时间2~7年,平均(5.0±1.5)年,获卵数1~3个。两组女方的年龄、不育时间和手术平均获卵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卵胞浆单精子注射操作技术

    行单精子胞浆注射的卵子于取卵后4 h用透明质酸酶去除颗粒细胞之后取优质精子,制动后,固定卵母细胞,并选择合适位置刺破卵细胞膜,注射精子,18 h后如果卵细胞内可见原核受精细胞则提示受精成功。

    1.3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入组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接受常规体外受精与卵胞浆单精子注射技术,其中观察组为卵胞浆单精子注射技术者,对照组则实施常规体外受精技术,比较两组的移植结果及继续妊娠情况,并对着床患者随访1年,统计妊娠结局。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移植结果及继续妊娠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的受精率、可移植胚胎率、着床率及继续妊娠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1)。

    表1 两组移植结果及继续妊娠情况的比较[n(%)]

    2.2 两组妊娠结局的比较

    观察组的单胎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双胎妊娠及异位妊娠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多胎妊娠及宫内外同时妊娠(表2)。

    表2 两组妊娠结局的比较[n(%)]

    3 讨论

    辅助生殖技术的临床运用已经有超过40年的历史[4],其安全性一直是广受争议的话题,主要是因为辅助生殖技术通过配子与植入前的胚胎进行繁殖,而该时期是胚胎发育最为关键时期[5]。以往的研究提示[6],不论是常规体外受精还是卵胞浆单精子注射技术,因其直接将胚胎注射进入子宫内,从而发生异位妊娠的概率显著增高,尤其是宫内外同时妊娠现象需要引起临床重视[7]。对于常规的体外受精而言,胚胎需要经过一个体外培养过程,使用超排卵药物作用于卵泡的发育过程以及对排卵过程的影响和对子宫内膜的刺激,以上各个过程均有可能造成胚胎发育的异常。卵胞浆单精子注射技术更有可能因为显微注射操作而影响卵母细胞的完整性,尤其是对于某些外源性的物质,如纤维素、气泡随着注射过程而进入卵子[8],进而造成机械性外源性刺激而激活卵子。同时因卵胞浆单精子注射技术跳过了自然受精过程,对精子活力的自然筛选过程,从而出现染色体异常精子注射进入卵子的概率增高,引起胚胎发育的异常甚至导致遗传缺陷性疾病的发生[9]。

    鉴于卵胞浆单精子注射技术存在少、弱、畸形精子DNA断裂以及线粒体功能异常甚至精子染色体异常可能,甚至有研究证实其可能存在基因序列改变[10],故其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受精率、可移植胚胎率、着床率及继续妊娠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可能是通过睾丸或附睾穿刺直接获得的精子形成的胚胎,其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具有较好的受精卵发育潜能,自然卵裂率更高[11]。同时卵胞浆单精子注射技术直接将精子注射进入卵母细胞的胞质内,省略了精子去顶、破膜进入卵子的生理过程,更好地保证了受精率。卵胞浆单精子注射技术通过显微镜选择优质精子注射进入卵子,保证了胚胎质量的同时提高了妊娠率。本研究对卵巢低获卵不孕者实施卵胞浆单精子注射技术,相对于常规体外受精,具有更高的受精率和继续妊娠率,但仍然不能排除不同样本中精子质量的差异,不同促排卵方案的使用,子宫内膜的准备等造成的影响,加之样本小,因此还要对更多的周期从更多因素方面进行总结。

    [参考文献]

    [1] 赵曼林,杨桂艳,蔡桂丰,等.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年龄对配偶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结局的影响[J].生殖医学杂志,2014,23(5):404-407.

    [2] 王珊珊,曾惠明,张宁媛,等.不同受精方式对单原核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J].中国性科学,2014,23(6):45-48.

    [3] 倪运萍,陈士岭,王庆玲,等.不同参数不同来源精子行ICSI治疗后临床结局及出生缺陷的初步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5):957-959.

    [4] 宁艳春,刘秀荣,韩宝生,等.隐匿精子症和无精子症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的临床结局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4):4000-4002.

    [5] 黄宇烽,潘连军,黄卫东.男科医师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22-332.

    [6] 朱海波,张志宏,王瑞雪,等.圆头精子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成功妊娠并诞生活婴报告[J].生殖医学杂志,2014,23(5):410-413.

    [7] 李元,龚斐.孕前空腹血糖对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治疗的妊娠结局的影响[J].生殖医学杂志,2013,22(11):867-871.

    [8] 刘巧斌,纪红,陈媛媛,等.不同指征患者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治疗后临床结局的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2):51-53.

    [9] 马海兰,龚斐,卢光跨.高龄卵巢低反应患者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治疗策略[J].生殖医学杂志,2013,22(1):71-76.

    [10] 李柳铭,张红玉,李慕军,等.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预测卵巢储备功能指标的临床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24(12):680-683.

    [11] 郑爱燕,顾斌,丁洁.精子来源和质量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治疗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257-258.

    (收稿日期:2014-10-03 本文编辑:许俊琴) (彭爱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