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5年第25期
编号:12585854
在肿瘤基础研究领域默默耕耘的虔诚学者(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9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25期
     而“肿瘤休眠学说”认为,新的肿瘤灶是由离开原发灶到达转移靶器官定居的肿瘤细胞继续生长形成的,但并不是所有到达靶器官的具有形成转移能力的肿瘤细胞都立即进入细胞增殖周期,其中一部分定居细胞处于稳定状态的静止期,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不会形成新的转移灶,这种现象就是肿瘤细胞休眠。但这部分休眠的肿瘤细胞是具有转移能力的,这意味着患者虽然可带瘤长期生存,但一旦休眠的肿瘤细胞被激活,它就有可能快速形成新的肿瘤灶。这样患者的预后会很差。因此,针对肿瘤休眠状态调控进行的研究,也可能产生肿瘤治疗的新策略。

    钱海利研究员继续解释说,事实上,上述几种理论并非彼此孤立的、排他的,而是从不同角度阐明具有转移能力的肿瘤细胞的特性或阐述肿瘤转移的过程的。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衔接、甚至是共存的现象与机制。针对这些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的深入探索,将有助于阐释许多重要的生物学问题,进一步推动肿瘤转移的机制研究以及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瞄准促进肿瘤侵袭转移的“祸首”

    钱海利研究员自攻读博士学位开始,就始终十分关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机制的研究,他一直在围绕肿瘤侵袭转移相关基因MTA1进行着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

    钱海利介绍说,MTA(metastasis associated)是一类与肿瘤进展有关的基因家族,现有研究发现,它的成员有来自3个不同基因的6种不同的基因产物(MTA1、MTAls、MTA1-ZG29p、MTA2、MTA3、MTA 3L)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5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