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7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3064911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分娩后产妇中的镇痛效果(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3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7年第8期
     纳入标准:未服用镇静催眠药物;无精神病病史;凝血检查结果显示无异常情况情况。

    排除标准:无意愿纳入至本次研究的产妇;对本次研究用药有过敏现象的产妇;存在凝血障碍的产妇;无剖宫产适应证的产妇。

    1.2方法

    两组产妇术前均未使用相关药物,进入手术室后将外周静脉通道建立,对产妇的心电图及无创动脉血压等进行常规监测。在产妇出现规律宫缩,宫口开至3 cm进入产房后,将300~500 ml复方林格液预先注入,产妇取左侧卧位,为其开展硬膜外腔穿刺,在确定穿刺针进入产妇的外腔后,将硬膜外导管置入头端,深度为3 cm,导管进行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后,对导管进行固定,将产妇的体位调整为平卧位。首先取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3 ml对患者进行试验,观察5 min,确定无不良反应存在后,使用相应剂量的药物进行镇痛[4]。

    A组产妇使用0.75%罗哌卡因(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897)进行镇痛,B组产妇接受1.00%罗哌卡因镇痛,采用针刺方法测定麻醉平面在T6以下。为产妇进行麻醉的同时取500~1000 ml復方平衡液进行静脉滴注。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运动神经阻滞情况、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分析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镇痛效果用视觉模拟镇痛评分法[5]进行评估,分值为0~10分,分值越高即镇痛效果差。

    用改良Bromage评分法[6]对产妇的运动神经阻滞情况进行评估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5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