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7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3056004
生物反馈结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4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7年第12期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开始治疗,主要包括坐位、站立位平衡训练;步行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作业疗法导向训练:积木放置于指定位置后用手取球,另一手抓起水杯;将水从一个杯子往另一个杯子中倒入,最后端起喝下。观察组采用WOND2000F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进行处理,模式为PBF,取仰卧位或坐位,采集电极置于刺激电极旁的相应位置,每周治疗前测试肌群,机器通过显示器以及音响设备将图像和相应数据反馈给患者,当达到阈值时,系统将会释放1次8~10 s的电刺激,脉宽分别为500、200 μs,完成该项导向训练,进行30 min的运动疗法,EMGBF每次时间为20 min,作业治疗30 min,每日1次,每周6 d,共治疗8周。观察组在上述同时行镜像治疗:将镜箱放置于治疗台上,患者坐于治疗台前,患者前方正中放一块镜子,患侧上肢及手置于镜子后方[5-7];双手同时行放积木、取球、倒水及喝水动作;患者注视镜中用健侧手完成指定动作。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采用(Fugl-Meyer,FMA)评分标准;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标准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生活质量。FMA评分:患肢肢体运动功能评价:Ⅰ级:严重运动障碍,运动功能积分<50分;Ⅱ级:明显运动障碍,运动功能积分50~84分;Ⅲ级:中度运动障碍,运动功能积分85~95分;Ⅳ级:轻度运动障碍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14 字符